![](https://img.haomeiwen.com/i10472974/6bf271a178be74ba.jpg)
01
心理学家麦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经历后,提出了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
“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说: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你相信潜规则,就会发现无数潜规则。
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
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
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72974/5ed06aa970fae28d.jpg)
02
麦基还发现: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样,你怎么想,你怎么期待,你就有怎样的人生。”
作家陈亚豪讲过一件有趣的经历:
大学毕业时,他以普通大学身份,拿到了国企、上市公司、世界五百强、银行和公务员的offer。一下成了学校里的大名人,很多同学都来向他取经。
于是,他写了一篇求职攻略,挂在校网上,供大家借鉴参考。
随后,好几拨同学请他吃饭,在吃饭中都问了陈亚豪同样类似的问题:
“你那些工作真都是你靠自己找的吗?”
“你工作的事你爸花钱没?”
陈亚豪知道他们想听什么回答,就告诉他们:“花钱了。”
于是同学们就心领神会地笑了,“我就说嘛。”
“我就知道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所以还是得拼爹。”
这帮同学,一下就心安释然了。
这个世界,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72974/1c0de863c1d9c9b5.jpg)
03
《泰坦尼克号》的内容你看了十几遍,可你依旧会去电影院里看;青春的故事上演了十几次,可你依旧为了那些感动不已;喜欢的歌很久没听了,可听到了还是会感动;像是那首温柔,我早就听了不下几百遍,可对那种声音还是没有产生抗体。
其实你始终相信爱情,相信梦想,尽管你嘴上常说你不再相信了。你始终抱有希望,相信友情,尽管那么多人再也联系不到。因为你就是这样子的人,明知道故事老套,明知道下句台词是什么,可你依旧被感动着。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有很多无脑喷子,或者说有很多让我们觉得绝望的事。要在负面信息充斥的年代里坚持自己最初的坚持,其实并不容易。
有时我在想,怎么这么巧,总是能在失去信念的时候,看到那些让我感动,又重新站起来的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72974/0f276630a3f14f49.jpg)
04
卡夫卡说:“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小时候最容易相信,但很快会被教育轻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是一种单纯的、幼稚的、没有见识的行为。
后来,我发现,在越来越难以相信的成人世界,见识越多的人反倒越容易相信。你跟他们说奇闻逸事,荒诞观点,他们会觉得,嗯,有意思。
见识越多的人,因为时常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知道这世上有那么多与己不同的人和生活,有无数多彩的人生,和绚丽的梦想。
他们相信,这世上有人过着与众不同的人生,而不轻易下判断做定论,不把"怎么可能?"挂在嘴边。
现在的世界,要让人相信,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人们只会看到自己能到达的地方,而把不可抵达的远方,想象得危险丛生。
甚至,只愿相信一颗有用的心才是负责任的心,把一切看似无用的情怀看作矫情。而人一旦不相信本真,就无法拥有信仰。
人人命运不同,选择信是一种命运,不相信也是一种命运。人生路越走越窄,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理性与智慧并不代表质疑一切,眼界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慈悲,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时原谅人性中坏的一面。从轻易相信到凡事质疑,里面包含着理性之光,然后,从凡事不信到再次愿意相信,背后是见识和格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