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工作意愿来源于哪儿?科学告诉我们,来源于这三者当中之一。
就是一个人来工作,要么是抱着一个目的,要么是需要有自主性,要么是熟练,从这三方面选择要不要干,或者由这三种组合决定。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我要做的这件事,既符合我的目的,又有自主性,我对于熟练程度的偏好又刚好可以满足。这时就会兴高采烈开心地去做。
但如果有偏差,那可能意愿程度就会低一点。而如果一件事,跟这三个谁都不挨着,那对不起,这事我就不爱干,表现出来就是工作意愿低。
那什么叫目的性呢?
目的性就是这个工作有没有意义,这个就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能从下属个人的角度来判断,到底这份工作是不是满足他的目的性。
因为每一个人的目的,或者每一个人做这份工作的意义,来源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奔着稳定的环境来的;有的人是奔着成长来的,在一个地方,能够获得很好的成长;有的人是奔着在一个地方工作很开心来的,身边的兄弟他很喜欢;有的人就是奔着钱来的,就是你这儿给钱多所以他来了,他需要钱。
所以这个目的本身是不一样的,那具体表现是什么?有的人,给他加班费他也不愿意加班,那你就知道了,挣额外多的钱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可能是别的。
有的人宁愿降薪也要加入某一些公司,比如,很多人宁肯降薪也想去麦肯锡,就意味着他在麦肯锡工作,目的不是为了钱,或者不仅仅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别的,比如说成长性,比如说能见识一些新的东西。
管理团队就要针对每一个下属,要想办法了解每个人,知道他的目的。比如,他为什么来做这份工作?或者什么东西对于他是更有意义的?这样才能找到激励他的来源。
什么是自主性?
就是一个人是否在工作当中拥有自主权。假如一份工作能给他足够多的钱,但另一份工作在给他足够多的钱的同时还有自主权,他可以决定怎么做,而前一份就不行,他必须得按照非常严格、苛刻、细致的流程去做,那他可能就会选择后者,甚至在钱少一点的情况下,他也愿意选择后者。
这个跟目的没有关系,这是一种工作的方式,它对于我们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来讲非常重要。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说95后、00后不好管,为什么不好管呢?不听话。怎么不听话呢?就是让他这么做,他偏不干,他想法很多。
如果各位自己做一个工作,你是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还是愿意用别人的方式去做?很多人是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做的。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年轻的同事,他们更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这个时候,不要把自己的方式强加给人家,认为他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做才是对的,而是要看用他的方式能不能达到结果。
因为我们到最后是要完成经营目标,达到业绩,这个才是我们所要的结果,我们要的不是对方干活的方式跟自己一样。
所以,给所有的主管一个提醒: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不管黑猫白猫,关键是能不能抓着耗子,如果能抓住耗子,你应该让下属有自主性,这个其实还省了很多细致管理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什么是熟练度?
熟练度实际上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我愿意做我熟的东西,我愿意做重复性的东西,我愿意做我会的东西,我能把它做得特别好;另外一个维度就刚好相反,就是我不愿意做我熟的东西,我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我希望每一次都不一样。
这个是我们在对工作类型进行选择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一个依据。所以,这个也会决定,到底一件事我们爱不爱干。
如果我是一个喜欢新鲜的东西的人,你非要每次都给我安排重复性的工作,那我肯定不爱干;而一个人他不愿意做新的东西,他愿意做自己熟的东西,你每次给他的任务都不一样,他也不愿意干。
所以,这三个环加到一起,能够给我们一个启示:
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意愿,最核心的是找到他为什么来工作,他的工作的偏好是什么,你能不能给他安排适合他的工作。
当然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任何一个团队的下属,作为团队的成员之一,他一定要把自己的个人的需求放在团队的需求之下,否则就是价值观不符。
如果他把自己的个人的意愿放在团队的目标之下,他有的时候就要去平衡。比如说我们的团队现在就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至少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做重复性工作,也要把它做好,这是我们达到团队目标的一个必要的步骤。
那么作为一个团队的下属,你愿意或者不愿意,都得愿意去做,或者你都得把它做好,这是作为一个团队成员的一个义务。
但是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为了调动团队或者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工作意愿,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安排给他,因为这样才意味着,他的个人的意愿、个人的志向和团队的目标能够达成一致,这个才是个人和团队共同发展的前提。
随笔/恒之馨(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