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犯人船理论,是指靠人性的自觉、靠说服教育、靠他人的监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靠完善的制度却得以完美地解决。通俗地说,即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靠人性的自省、自觉,靠说服教育,靠他人的监督都解决不了问题时,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可行的制度,才会让人抛却利己的私心的遵从规则,做于己于人于国都有利的事情。
书名1770年,英国政府宣布,澳大利亚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为了开发当时还是一片蛮荒的澳大利亚,英国政府决定将已经判刑的囚犯运往澳大利亚,以此解决国内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同时,此举也可为澳大利亚送去丰富的劳动力。
运送罪犯的工作由英国私人船主承包,运费则按船上的人头结算。最初,英国私人船主像澳大利亚运送囚犯的条件和美国人从非洲运送黑奴的条件差不多——船舱里拥挤不堪,营养与卫生条件极差,导致囚犯的死亡率极高。
据记载,从1790年到1792年的三年间,由私人船主送运到澳大利亚的4082名犯人中,死亡人数为498人,平均死亡率约为12%。其中,一艘名为海神号的船上一共装运了424名犯人,最终的死亡人数为158个,死亡率高达37%!当时,从英国到澳大利亚的这条罪犯运输之路,几乎成了一条“蓝色地狱之路”。
为此,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资金,不但没能达到往新的殖民地运送大批移民的目的,还因此引发了社会各阶层强烈的道义谴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进行道德的说教,寄希望于私人船主的人性之善;二是政府干预,以法律条文的手段,促使私人船主改善船上的生活条件。最终,政府采用了极其简单的方法,一举改变了这一情况。
这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付费制度:政府不再按上船时运送的囚犯人数来给船主付费,而是按下船时实际到达澳大利亚的囚犯人数来付费。这样一来,到达澳大利亚的人数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于是,船主一反之前对待囚犯的恶劣态度,不但让他们吃饱吃好,还为其配备了专职医生,带上了常用药······
这一故事出自英国历史学家查理·巴特森撰写的《犯人船》一书,它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由此,人们得出了犯人船理论。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好的制度设计对于每个组织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靠完善的、合理的制度,才会让人抛却利己的私心,并愿意遵从规则,去做对各方面都有利的事情。犯人船理论所强调的制度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
在超市、大卖场等商业场所,店员常常会产生小偷小摸的冲动,常有人试图打开现金抽屉来中饱私囊。为此,收银机这样的机器就出现了。它迫使店员按照规矩,如实地记录下每一笔交易。如果违反监管的规矩,那么,现金抽屉即便想打也打不开。这说明,既然人是靠不住的,那么就必须“用一种机制去筛选不可靠的人,同时用这种机制去限制和规范所有人的不可靠的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博弈,也利用了犯人船理论。
当时,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在制造商的努力下逐步提升到99.9%,而军方则要求必须达到100%。最初,制造商对伞兵中每1000人必死1个的现象表现得相当冷漠。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产品质量的制度,决定从制造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选出一个,让厂方负责人穿上装备,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自己先当一回“伞兵”。
结果,制造商再也没法冷眼旁观了,为了不把性命搭上,他们夜以继日地改进降落伞的质量,终于使产品的合格率达到了100%-收货制度一经修改,奇迹便产生了!
当然,犯人船理论并不是借制度改变人的利己本性,而是要利用人这种无法改变的利己心,引导他们去做有利于社会的事。为此,在利用犯人船理论制定制度时,也必须顺应人的本性,而不是力图改变这种本性。
正如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哈耶克所言:“一种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而一种好的制度会使坏人也做好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