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很多孩子又出现了不愿去学校,到了学校抱着家长不肯放手的情况,为此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孩子不愿上学,怎么办?
我的一个同事,她女儿不愿上学是出了名的,上个学期就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让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这个学期一开学,我就问她,你女儿愿意去幼儿园吗?
她说比去年好多了,虽然不太乐意,但是已经不哭闹了,没有明显的抵触情绪。
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为了让她上幼儿园,她提前一个星期就已经给孩子做心理辅导,在家模仿幼儿园的游戏等等,正是在她的精心安排下,孩子上幼儿园才变得如此顺利。
这就是家长的预知性,家长“提前预知”的本领,决定了教育孩子的难易度。
同样是上幼儿园,我们知道很多孩子在幼儿园不肯午睡,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有些孩子甚至因为害怕午睡导致不愿上幼儿园。
我曾碰见过一位妈妈,因为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没有午睡习惯,考虑到孩子上幼儿园可能的午睡困难,这位妈妈提前两个月开始做准备,每天中午不论多忙多累,坚持回家,培养儿子的午睡习惯。在她的努力下,孩子终于养成了午睡习惯,在幼儿园的表现特别好。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觉得他们乖、懂事,其实,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区别。
就说打针这件事,家长处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很多家长觉得,不就是打个针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哭一下也很正常,在医院,孩子大哭大闹的现象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我甚至见过一个孩子被几个大人强按在打针台上,孩子觉得声嘶力竭,可以想象,孩子当时的内心有多么恐惧和绝望。
我孩子在稍微懂事的时候,大概2岁左右吧,有一次打预防针,她有点害怕,口中嚷嚷着“不去,不去”,我把她抱到腿上,告诉她为什么要打针。然后如实跟她说,打针有一点点痛,就像被蚂蚁咬一下。她还不知道被蚂蚁咬是什么感觉,我用手指甲轻轻掐了她一下,问她,痛吗?她说,有一点点。我又问她,现在还痛吗?她说,不痛了。
我跟她说,打针的痛跟这个感觉是一样的,有一点点痛,但很快就好了。听我这样说,孩子对打针不那么害怕了。我再带她去医院,孩子虽然看上去很紧张,身体也绷得紧紧的,但没有哭。
后来,再打预防针,我都提前跟她聊一下这种感受,她表现得也越来越淡定。
我有一种感觉,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人们主动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弱,往往事到临头,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于是手忙脚乱。
但教育孩子是个技术活,要学会神机妙算、未雨绸缪,这就需要家长有“提前预知”的本领。比如,带孩子去超市,孩子闹着要买玩具,怎么办?带孩子去做客,孩子没有礼貌怎么办?家里来客人,孩子“人来疯”怎么办?
家长“提前预知”的本领越强,教育孩子就会越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