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岛上的书店,把所有人都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书店,因为阅读,这故事里的每个人都与文字有着或多或少的情结。
作者讲了一个特别完整的故事,用一种非常恰到好处的节奏感,这很重要,我通常都受不了外国文学作品中那冗长的环境描写,花园里一阵风吹过都要说个老半天的那种,中间还夹杂着各种陌生的植物名称。也许这对于所谓的烘托人物心情或故事背景有所助益,但是实在是更喜欢有益的情节转折和对话描写。《岛上书店》在节奏感的把握上,真是太令人感到舒服了,情节推进的速度不至于过快让人有烧脑的感觉,也不会慢吞吞到想让人寻找快进键。章节的结束总是那么及时,而新的情节的展开又是那么的自然而然。简单来说,这是一本读着不会累的书。
故事也非常的完整,前面抛出来的问题都会在后面给出合理的解释,像一首民谣一样,音乐有起伏,前后有呼应,偶尔还有令人惊喜的小变奏,让人眼前一亮。
我觉得这种阅读的感受一方面来自于原作者,另一方面还与译者有关。读过之后才知道去看一下翻译作者,知道了他的故事,更不胜唏嘘,愿逝者在天安详。以前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但是单单看他选择的曾经翻译过的书目,就觉得此人不俗,决定将来要一一读过。
在我心里,书店总是一个值得花时间呆一呆的地方,不管里面卖什么类型的书,哪怕只是那种公务员考试指南或者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那种。闻着味道就好闻。
最喜欢的就是在书店里,总是能发现新的兴趣点,有时是被封面吸引,有时是被书名触动,这些吸引和触动激发了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或者打开了新世界大门,或者认识了自己的另外一面。
比如我自己,如果不是高中时在书店里看到了那本周汝昌的《红楼夺目红》,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自己居然会对《红楼梦》有兴趣,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不过是一本儿女情长的小说,但那本书让我开了眼,才明白里面的巧思妙想与精妙绝伦之处。
又比如廖桂贤的《遇见好城市》,与它相遇刚好发生在“721北京大雨”那时候,大家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讨论在各个媒体上都如火如荼,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如何做如何行的,学习到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在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中是如何需求平衡的。同时也对西雅图生生的有了好感,决定此生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如果不在书店驻足,我想是不会有这些机缘的。
这就是我爱书店的原因,与自己和世界不期而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