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村庄,村子南边有一条小河,一年四季,北边远处的山都是光秃秃的。
我在这里长大。
你要是问我村子里什么最值钱,我会说:一是土地,二是大学生。
隔壁平时不爱说话的二婶,为了自留地的分配问题,大闹了村委会;一向舍不得花钱的父亲,在我升学宴那天,在村里摆了十几桌,那天他也喝的最多。
儿子上大学,老子当然高兴。可我知道,父亲的高兴也是另有其因,这就要从他上学的时候说起。
正如卖水果的都说自家的橘子甜,卖切糕的都说自家的切糕黏,天底下没有一个父亲不在子女面前夸耀自己以前学习好的,我爸爸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我考完试后,他都会说类似的话。当然,这些话在我初中毕业后就再也没听到过,他只上到初中。
这是我亲身了解到的,剩下的都是奶奶告诉我的。
奶奶有三个孩子,我爸,二叔,姑姑。没有吹牛,爸爸确实是三个孩子中学习最好的那个,尤其是与小学就逃学去摸鱼的二叔相比,并且爸爸考上了附近最好的初中,也就是我初中母校的前身,可是初三的时候啊,爸爸突然就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爷爷是劝也劝了,打也打了,跟村长一起把他送去学校,第二天就又回家。
就这样,他的学习生涯就结束了。
奶奶说是家里穷,爸爸懂事,家里三个孩子上学,供养不起,爸爸就主动不上学了。当时爷爷有砸锅卖铁哄爸爸读书的决心,却也终究输给了懂事又执拗的爸爸,我也理解他的做法,换我也是,我不可能拿着全家人的口粮去读书,读不安稳。
那个年代的人,个个坚强吃苦,却鲜有读书的,他们不识字,不能怪他们,他们输给了一日三餐,把光阴给了田间的日出日落。
父辈不是懒惰的一代,我们不是代替他们飞翔的蛋。他们不会用自己自私的梦想绑架孩子,他们叫我们好好读书,只是不想让我们重蹈覆辙。没有一个父亲会逼迫孩子去完成学业,他们只是觉得,如果那样的话,你以后的生活会好一些。
小学的我成绩优异,邻居亲戚们聊天说,“这孩子听话,学习好,将来要上大学的”,爸爸说“家里一个孩子,只要他读,我就供”,这和当年的爷爷一样。我觉察的出那时家里的窘迫和他坚定的语气。
十几年过去了,此时我已经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了,如果我为自己学业的顺利而应该感谢什么,那我谢谢我爸。
如果我现在不是大学生,那我应该是在地里放羊,应该是在为春播做准备,想着今年的化肥有没有涨价。
嗯,还有半年我就毕业了。
那薄薄的一张毕业证书,对我和我爸来说,一定都很厚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