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感人人需要,追求过分控制的行为却要警惕,小心一不留神变成浑然不觉的依赖,通过依赖实现习得性无助,丢掉自我担责的必需。
![](https://img.haomeiwen.com/i7628685/d512b6aaa0bd7943.png)
上班乘电梯时用手机看文章,被戏谑手机控啊,又道“走路看,吃饭看,厕所里也看,要了命了”,面对这些有幸言中的话语,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回应“手机用多了也会罢工啊”。
曾经坐公交车时候进行过观察,一多半人会拿着手机摆弄,看文章看视频玩游戏,总有一个理由离不开手机。作为社会现象,这已经不稀罕。还记得曾自嘲过,公交车上大家都在看手机,一个个手机控,真是不像话,都像我这样不看手机多好,看手机有啥嘚瑟的,要不是手机没电了我也能看。
没有人喜欢被手机控制,如同那些迷恋电脑与手机游戏的孩子,不会喜欢被打上网瘾这个标签。可是,在外人看来,这是事实,也就说你如何认为不重要,别人如何认为你才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你认为别人会如何认为你。
换句话说,我们会为自己玩手机找出N个原因,而自然忽略了周围环境反应,那么我们会如何认为手机控的合理呢?
首先是打发无聊时间。相信公交车上看手机的大都如此,看手机成为打发时间的途径之一,好比还有人喜欢观察环境,欣赏景色,思考事情,甚至就是休息状态。
其次获取信息需要。现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作为接受信息载体,实在方便的很,不说看新闻咨询,用打车、缴费等各种生活便利软件,就是微信工作群,很多网上考试考核都要通过手机实现,这实在离不开。
第三,控制感需要。如果说前面因为休闲或者工作生活需要用手机很正常,那么继续深挖手机控现象,就要看到心理控制层次需要。我们都是自恋的,希望控制一切,这样才有安全感,既然手机功能如此强大,利用手机实现控制就是捷径。
最后看到安全感需要所在。安全感的缺失实在很普遍的问题,压力的另一面就是失控的不安全感受。之所谓离不开手机,希望通过寄托手机这个物品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在马斯洛理论中,除了生理需要,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需要就是安全感需要。
当我们成为手机控,就会每天看起来貌似很充实,信息充足,心理也有寄托,变作合理化自我价值实现,心满意足,真的如同上瘾一般乐此不彼,这时候就是许又新教授说的“手段”变作“目的”。
上面四个解释是所谓手机控原因,实际上也是说明手机控的目的,也就是除了生活与工作需要,还有就是满足安全感与控制感的缺乏。
问题是手机原本作为工具使用,在过度依赖情况下变成了目的,也就是原本的控制手机被手机所控制,“控手机”成了“手机控”,这才是引起重视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想控制手机的时候,一不留神变成了依赖手机,越是控制越是依赖。手机如此,还好处理,毕竟忙起来时候也就忘记手机了,然而当面对关系时候,会如何呢?
控制感人人需要,追求过分控制的行为却要警惕,小心一不留神变成浑然不觉的依赖,通过依赖实现习得性无助,丢掉自我担责的必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