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38824/ef0c96ceea6cd166.png)
【R 阅读原文】
无论进行科学研究或是从事日常工作,我们都应该认清一件事,即只有弄清楚问题的本质,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看穿这些表象,直达问题的本质。那么,要怎样做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呢?我们可以学会分析论证。分析论证中包含重构论证和论证评估,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地基和楼房。盖楼时,只有先打好地基,才可以盖楼,否则楼盖到中途就会出现问题。在分析论证时,只有先进行重构论证,才可以进行论证评估,没有经过重构论证,论证评估就不够严谨,所得到的结果也很可能存在各种细节上的问题。所以我们说,重构论证的存在是进行论证评估的先决条件。
究竟什么是重构论证呢?重构论证,即当我们无法在论证中弄清楚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所进行的分析推理过程。这一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理清思路,确定论证是否存在和成立。想要重构论证,我们必须要先懂得识别论证,确定一段文本中是否存在论证,存在几个论证,每个论证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进而对论证进行准确评估。
判断论证是否存在的方法很简单,若是信息中出现了具有论题性质的文字或语言,并且存在支持此论题的依据。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这段信息当中存在着一个论证。
重构论证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将所有论证的逻辑顺序进行调整,然后将论题放在最后即可,用十二个字去概括,即“规整语言,调整顺序,补充完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前提和结论,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如果区分不正确,就无法确认论据是否真的支持论点。在规整语言时,我们应该保持表述的统一性,用统一的语言去表示相同意义的词句,同时简化句子的成分,将一个复杂句式简化成多个简单陈述句,并将无关的成分去除,无关成分如前文提到的指示词。最后,我们要适当调整每个论证的前提,将它们的顺序变得更直观、更有条理,同时将缺失的部分还原。
既然重构论证对于研究问题本质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能让我们的重构论证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拥有更加严谨的逻辑思维呢?有一种方式不妨一试,那就是多阅读一些经典的原著选读。在经典的原著选读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原始的哲学论证。这些论证分散于作品中,没有经过提炼和排列,我们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对它们进行挑选和排列,这便是一种关于理解力和重构力的训练。此外,我们还可以参照一些近代哲学家所发表的与经典著作相关的作品,以此来检查我们对原著的理解是否正确,重构的论证是否正确。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
为什么很多问题我们看不透?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住问题的本质。那怎么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论证锻炼自己的逻辑,先从一段文字或者谈话中练习,再从复杂的问题中练习。那什么是分析论证呢?分析论证中包含重构论证和论证评估,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地基和楼房。我们只有先经过长期的打地基的过程才能盖起一座大楼,也就是我们要先经过大量的重构论证,才能进行有效的论证评估。
那什么又是重构论证呢?即当我们无法在论证中弄清楚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所进行的分析推理过程。想要重构论证,我们就需要先识别论证。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从一个文本中找到有没有论证以及论证之间的关系。
那我们该怎么进行重构论证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把一段话转化为逻辑上通用的三段论,这样就很清晰,前期我们可以写出来;我们熟练了就变成大脑思考的一个过程;更熟练的话,我们就很敏感,很快就知道前提和结论,也就是无招胜有招啦。我们可以通过三步解决,(1)规整语言,找到关键信息,去掉无关信息,并对语言表述进行统一;(2)补充完整,有些时候前提和结论会被省略,我们要补足;(3)调整顺序,调整前提和结论的位置,形成三段论的格式。
例如:安迪是美女,因为22楼住的都是美女,安迪就住在22楼。这里面“安迪是美女”就是结论啦,“22楼住的都是美女”和“安迪住在22楼”是前提。那我们进行重构论证转化为三段论。
(1)22楼住的都是美女(大前提);
(2)安迪住在22楼(小前提);
(3)安迪是美女(结论)。
那如何能让我们的重构论证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拥有更加严谨的逻辑思维呢?一方面我们阅读经典原著选读,有些推理逻辑式的小说更易于阅读和坚持,实在不行我们可以看福尔摩斯啊,刻意从中找到论证并进行重构,锻炼理解力和重构力;另一方面,我们看一些大师的解读,看看我们重构论证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进行论证评估的过程啦。经过这两步我们就学会分析论证了,那我们处理问题找到本质也会变得很简单啦,是不是很开心呢?
但是,这需要一个很长期的过程,我们是否能坚持呢?还有一个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剖析自己和别人的观点,找到其中的论证,进行重构,看自己的逻辑是否严谨,也看别人的逻辑是否有谬误。
【A1 联系过往经验】
前两天风铃发了一片文章,我做了一些评论,评论后发现我这些话在很多学习了逻辑力课程的小伙伴面前漏洞百出,下面我来重新分析一下,以下是原文内容:
我感觉也是啊,其实大家有些误导,逻辑用在谬误上,逻辑用在表达上,用在解决问题上,把逻辑放在用的地方。但是构建体系更应该是提升逻辑本身,目的都不够清晰,怎么构建体系,太泛化也就效率很低。我本来构建的体系是思维全部,但是发现太泛化,后面只聚焦逻辑思考方面。
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前提,其一,构建体系更应该是提升逻辑本身,太泛化也就效率很低;其二(大家)逻辑用在谬误上,逻辑用在表达上,用在解决问题上,把逻辑放在用的地方。结论:大家有些误导。进行重构如下:
(1)构建体系更应该是提升逻辑本身(大前提);
(2)大家都在构建谬误、表达、解决问题(小前提);
(3)大家有些误导(结论)。
经过这样重构,发现我犯了很多逻辑谬误。
其一,构建体系更应该是提升逻辑本身,这个前提本身就有问题,大家来精深营都有自己的目的,我怎么可以把我自己的想法加到别人身上呢?
其二,大家都在构建谬误、表达、解决问题,我这个断言没经过调查,可能与事实不符,而且“大家”这个词概念指代不明,本意是“有些人”,这里容易指代全部,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前提错误,自然结论也是错误啦,在这里给大家说抱歉啦。大家有没有经过这样的分析呢?
【A2 以后怎么做】
目标:通过重构论证,让自己逻辑更严谨
行动:1.下次表达观点时,重构一下论证,如有逻辑谬论则重新更新;
2.一直想看福尔摩斯,嗯,等知识体系学完,八月份用逻辑的眼光看一下,并对一些信息做重构论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