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剧情片,在纪录片,你能感受到真实的力量、问题及价值。
《美国工厂》获得第92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极大地肯定了这部在此之前就已经非常火爆的纪录片。
纪录片中呈现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国工厂、中国工人与美国工厂、美国工人的区别,就像一场文化撞车现场,真实而可感,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行事原则。
另一个令中国人惊奇的事实是:你没有看到好莱坞电影或者美剧中经常出现的繁华绚丽和多金流蜜。
你在纪录片中看到的是一群身体肥胖、臃肿,行动迟缓的蓝领工人,而不是华尔街的型男靓女。曾有人说,在美国,健身是一件很昂贵的事,诚如斯言。无法控制自己的体重、被廉价的垃圾食品和可口可乐催肥的底层蓝领,在克林顿时代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被以高科技、互联网为主导的美国先导产业所抛弃。
克林顿时代,曾有一个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那是1993年提出的。如今,27年过去了。美国确实在高科技及互联网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拥有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一些引领全球的公司,但美国的传统制造业却被远远抛在后面。
美国福耀工厂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之前是通用汽车的一个工厂,2012年时,最后一批车下线之后,就关闭了。此时,距信息化高速公路战略提出还不满20年。
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中国公司福耀集团,其产品也与汽车相关,福耀美国工厂的主要产品是汽车玻璃。
资方来自中国,最初虽然请了美籍的管理层,但推进建厂、技术环节的关键岗位都是来自中国。他们瘦削、且动作灵活,而且可以不知疲倦的工作。
曾经中国的消费者,热衷于原装进口,包括通用汽车旗下的产品,比如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可能有许多就是出自代顿的通用工厂。
今天,曾经在通用代顿工厂工作的员工,因为有了中国的投资才有了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这出文化撞车现场,有一出真实的剧情是:中国老板来了。曹德旺多次赴美国工厂,查看筹备进度、参加签约仪式、开工仪式等等,风格颇像中国官员视察的模式。
工厂开工仪式上,曹德旺参加剪彩,画面颇有戏剧性:老板的剪刀真大!不知道是谁准备的,想必是中方员工准备的,在一众小剪刀中,那把大剪刀格外亮眼。从曹老板左边那个美国工厂高管不屑的眼神中满是不解,可能还有一丝自惭形秽。
另一个细节是与美籍管理层讨论一个处设施赶工情况。美籍总经理说,这施工现场上面要建一个顶棚,曹德旺说不需要。对方说,万一下雨怎么办,曹说秋高气爽的不会下雨。连天气都能控制的曹老板,霸气侧漏。
中美工人间思维方式的差异不是短时间内能弥合的。不过,随着不断的磨合和交锋,效率还是逐渐提高了许多。美籍管理层带队去福建福清工厂学习。在一处流水线环节,一天要过7000片玻璃,他们惊叹:我们效率要是有这么高的话,产量早就能达标了。
在美国投资办厂,另一个冲击是无处不在的工会。最初曾告知美籍管理层,要有工会,我工厂就不开了。这事也就被压下去了。
但随着工厂正常开工,中美不同工作方式的冲突,工作强度的不同等细节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美国工人抱怨前度大一级中方班组长对工人态度恶劣、吼人,他们不受尊重等问题。
成立工会与否,形成了对垒之势。领头要成立工会的人就公开在厂里呼吁及召集人表达要成立工会的诉求。对这个问题,新更换的管理层采取了美国式的解决方式民主投票,最终成立工会的诉求被否定。
在此过程中,不论是管理层的高层、还是中层,采取了一些资方惯常手段。比如有针对性的裁掉领头闹着成立工会的个别工人,提高工作优异的工人的时薪,并阐明:多劳多得,工会介入只会保护那些懒汉,不利于效率的提升。
记录片中,你能看到真实的美国劳工阶层,特别是锈带的底层工人。他们与被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脱节,还停留在过去美国制造辉煌时的旧时光里,无法跟上时代的快节奏及智能工厂的快节奏,正成了被淘汰的一群。
片尾,美国工厂中,越来越多的环节,不再需要人工,而是机械臂,可以一直工作、不需要休息的机械臂。
到福清工厂学习时,一名中方中层与来访的美国工厂中层交流,说你们的工人就是太懒了。一天工作8小时,还休两天,我们这里每天12个小时,一周能有一天休息就不错了。
智能制造正在替代许多岗位,不学习、不勤奋、不跟上时代快节奏的脚步,终将被淘汰。
一个美国工人被福耀辞退了,原因是他用电脑太慢,流水线在他这个环节被耽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