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

作者: 读书的你我 | 来源:发表于2021-06-23 18:07 被阅读0次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一部分: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由这一段的反证,更可以看出老子的精神,不是如后人所说的反对仁义、反对孝慈,他只是提出当时社会不对劲的地方,希望当时的人慎重处理,将之归导于正途,他对春秋时代社会的批评是要绝圣弃智,因为那个时代的世局特别地动荡不安,假使我们身历其境,蒙受其害,便晓得那种痛苦,不堪消受,因此古人才会有这么一句话:宁作太平犬,莫作乱世人,乱世的人命,还不如太平盛世的鸡犬,人命危如垒卵,随时都有被毁灭的可能

如果高度的哲学智慧,是从痛苦变乱中刺激锻炼而成,代价未免太高,如果不卖弄聪明才智,百姓或许还能过上和平安静的生活,但这一需求却被一些标榜圣人、标榜智慧的才智之士搅乱了,所以他反对标榜圣人,反对卖弄世智辨聪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之间,相互争战,彼此攻城掠地,都以仁义的美名作口号,所以他又主张绝仁弃义,社会上不需以仁义作宣传口号,越是强调仁义,越是尔虞我诈,毛病百出,并且人也需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聪明技巧,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那么自然不会有盗贼作奸犯科

第二部分: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这三者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基础做为支撑才能实现,这个基础就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如果每个人真能以此为生活的态度,天下自然太平,见是指见地,素是指纯洁、干净,如一张白纸,丝毫不染任何颜色,人的思想观念要随时保持纯净无杂,也如佛家禅宗所讲的:不思善,不思恶,善恶两边皆不沾,清明透彻

朴是指未经雕刻、质地优良的原始木头,表面看来粗糙不显眼,其实佳质深藏,光华内敛,一切本自天成,没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造作,每个人的心地胸襟,应该随时怀抱这种原始天然的朴素,以此态度来待人接物,处理事务,自然就能做到思想纯洁无瑕,不落主观的偏见;少私是指减少私心,寡欲是指降低除了生存所需要以外的欲念,私心是扰心的,欲念是乱性的,所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能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才能寄天下,托天下!

相关文章

  • 共学《道德经》第19天

    共学《道德经》第19天2022年3月6日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二十一)见素抱朴少私寡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十九章解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 回归道社会安

    走马观花道德经(19) 19.道德经第十九景点——抱朴之门 第十九章 回归道社会安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

  • 老子反智反文明吗

    《道德经》通行本第十九章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道德经》中提到...

  • 《道德经》第十九章 朴素

    华夏传习书院~每日传习~经典永流传~ 《道德经》第十九章 朴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 《老子》真的主张“绝圣弃智“吗?

    《道德经》第十九章中“绝圣弃智”字面上的意思是“除去圣人断绝智慧”。关于这种解释,历来都有争议。 有崇老者认为“绝...

  • 读书打卡 day65/100

    《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上篇|第十九章 经典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19-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意思是说:不要倡导圣贤,不要鼓励智慧,民众就会得到百倍的收益。 If...

  • 见素抱朴

    《道德经》第十九章 (原文译文/古文典籍大全)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 2019-09-30

    《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rg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