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山者仁,近水者智

作者: 玉米配排骨 | 来源:发表于2019-07-20 10:32 被阅读6次

近山者仁,近水者智

大致是说的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靠近山或者在山里生活的人,大都会比较直爽、仁义,没太多花花肠子。而靠近水生活的人们,则普遍的比较有灵性,富有技巧的心智。

这本来就是一种很笼统的说法,很难分辨真假。要非要辩证个清楚,那首先要给“仁”和“智”下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然后再统计哪些区域可以划分为“近山”,哪些区域可以划分为“近水”。最后,再对选定区域内的人进行大规模统计,现在人口流动性这么大,待多久算是“近山者”或“近水者”呢?出生地近山就算近山者吗?出生近山,然后近水生长10年,该怎么划分?还有要是有人近山居住,但是本人是个死宅,就喜欢呆在家里玩泥巴,那他算不算近山者?

由此可见,一句话要想拿出来证真或者证伪,会是一项繁琐艰巨的近似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万幸的是,大多数人还没有那么杠精,非要分个青红皂白不可。

而我们看到这话,也只是懵懵懂懂中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

古人的一句话, 可能说出来时就是凭个人感觉得出的结论,然后后世也没人去认认真真的辩个真假。

但是奇怪的是,就是这样的话,可以流传百年,甚至千年,也是奇了怪了。

只能说,除了真假之外,还有一种东西在决定着它的延续与否。

在理,

有人觉得在理就行,

这样这个观念就会有它的市场。姑且不论这话的内容如何,不论这话的出处何方,不论这话的可信度、可执行性、可验证性、实际用途如何。只要话有人信,有人愿意信,那这话就有生存的土壤,就有传播的能力。

这样看来,人本身就是一种测试样本,也是话题生存的土壤。

从古人提出这句话,这个观点之后,验证试验就已经开始了。看到这话的人,会不自觉的拿自身或者身边的人做案例,来检验这话的真伪。要是觉得符合实际情况,那他就会接受这个论断,甚至可能成为这句话的传播者。反之,则会终止这个结论的传播。

如此看来,实际上对这句话的结论的验证,一直在进行,并且是在一个更加近乎完美的方案设计中来进行的。它采取的样本量是所有接触过中华文化的人的总合,进行验证的时间是从观点产生之日到今日,并且完全没有停歇的迹象,所采用的测试方式是每个人是否接触到这一观点,是否接受这一观点,是否传播这一观点。这是一个动态的,绝对科学、自然、流畅的验证方案,超越了任何高明的设计,流程完美的近乎自然,并且没有花费任何额外的人力物力,并且能时时刻刻反馈最新的进展和结果。

实在是高。


可以说, 只要有人在,只要有华人在,这个验证试验就会一直持续。

如果哪一天, 这个话题消失了,那可能是人类灭绝了,

或者说,山,或者,水 消失了。

无山无水,也就没有什么近山近水了。

相关文章

  • 近山者仁,近水者智

    近山者仁,近水者智 大致是说的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靠近山或者在山里生活的人,大都会比较直爽、仁义,没太多花花肠子。...

  • 梦里回到你身边

    山因水而秀丽 水因山而妩媚 近山者仁,近水者智 仁和智便是乡亲们闪光的魂 那些散落在坡坡岭岭,梁梁卯卯的 农家院落...

  • 爱山者仁 爱水者智

    地理、环境、气象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地理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有一定影响。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人,往往具有共同的性格特征,...

  • 近山近水

    昨晚下班后,花了两小时在书香景苑看了好几套房子。想让爸妈在宁波住,正好靠近生态长廊,绿化空气好,老人家平时走几步路...

  • 反思者 ,或近智

    静夜思,也是一种夜读。在夜色中穿行的光,跋涉向远方,汇聚成黎明的万丈曙光;在心间飞舞的圣洁思绪,直抵心灵的...

  • 32

    仁山 由水荡 智水 随山纵 成壶 入壶 仁智本共壶 ……20190707黄河壶口

  • 黄河壶口

    仁山 由水荡 智水 随山纵 成壶 入壶 仁智共一壶 ……黄河壶口201907

  • 近朱者黑,近墨者赤

    近朱者黑,近墨者赤。 当黑炭靠近朱砂,黑炭还是黑炭,保持本色,无须改变。 当朱砂靠近黑炭,朱砂还是朱砂,保持本色,...

  • 近我者赤,近我者富

    挑战日更第67天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那么厉害,每天日更都有千字以上,依然保持着我认为的高水平输出,从开始日更...

  • 子曰:刚毅木讷者近仁

    【原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慎言。具备四种品德的人,便接近仁德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山者仁,近水者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sy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