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讲述出来,那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了。名如果可以用言语讲述出来,也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了。“无名”可以认为是天地的开始,“有名”可以认为是万物的来源。所以,通过对常态之中的“无”的观察,可以领悟常道之中的奥妙。而通过对常态之中的“有”的观察,可以体会常道之中的端倪。这两者同为一体,但又是彼此独立存在的。它们之中都蕴藏着无穷的玄机,而且玄机中又蕴藏着玄机,道是一切奥妙的总门径。
道可道,非常道。开篇第一句非常深奥,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说出来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
维特根斯坦说:“我们常常感到,需要把词语从我们的谈话中抽离出来,送去清洗,洗干净,再送回我们的谈话之中“。
那么,洗干净有没有用呢?维特根斯坦又说:“词语的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建立,又在游戏中修改。”
没用!
第一篇是《道德经》全书八十一章的序言,老子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以美学原理去探求,当然,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道德经》博大精深,因此,东岳学习坊主讲人王东岳说:中国真正的哲学家只有老子。
人们在解释“道”时并不能完全一致,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精神,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源泉。不过人们在对“道”的理解中,有一点是一致的——它是运动变化的,决非静止不变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活动,都遵循“道”的规律。
那么,“道”是什么呢?道就是规律,是宇宙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人生的规律。
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是名词,一是指外在的形态或事物的表象,二是指虚名。第二个“名”是动词,是说明的意思。真正的名和利,是可以求到的,但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虚名“。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求得实在的名和利,也就是老子说的“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无名:指无形。无形是天地的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有名,指有形。有形是万物的来源。
在事物刚出现时,没有名字,后来,就需要用名字来区别它们,就像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没有名字,只说是某妈的儿子或女儿,后来就需要取个来名字加以辨别,名,只是一个记号或符号,其它的一切名和利都是如此。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通过对常态中无的观察,领悟常道中的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而通过对常态中的有的观察,体会常道之中的端倪。徼读jiào,指边际、边界,引申为端倪。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和无同为一体,又彼此独立,它们当中又蕴藏有无穷的玄机。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矛盾既有普遍性的,又有其特殊性,任何事务都是矛盾的。矛盾的事物具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系而又密不可分的,同一性中包含有斗争性,斗争性中又包含有同一性,它们共同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机中又有玄机,深远处还有深远,道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能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入感悟和深刻观察,才能得到“道“的精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