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待月成佳配,金榜题名衣锦归”。这是元代散曲家王实甫在《西厢记》结尾所用诗句,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才子佳人之配。就王实甫先生的《西厢记》来看,这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故事至今仍然作为佳话被人们传唱。大多数人却是只知《西厢记》,却不知《西厢记诸宫调》以及《莺莺传》。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作成《莺莺传》,也许这是他自身的影射。《莺莺传》里,张生和崔莺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无奈崔莺莺有与表兄的婚约在身,而后飞虎将围困普救寺欲将莺莺抢了去做夫人,莺莺之母先以财宝为饵,望众人有良策救莺莺于危难之际。后众人无计可施,老夫人便以小女莺莺为筹,众人有良策能使飞虎将大军退去者,能与崔莺莺享琴瑟之好。故张生写信于其之交白虎将军,遂驱飞虎军。其后老夫人因门第之别欲赖婚于张生,张崔二人于是情投意和却不得交好。
红娘乃莺莺小姐之侍女,这一故事中,红娘是极其重要的人物。红娘知小姐心思,欲使二人喜结连理,便做起了崔张二人之青鸟,在东阁与西厢之间传情达意。初读《西厢记》,总觉小姐有些造作,偏喜爱红娘敢言敢反抗。红娘虽是婢女,却和小姐情同姐妹,她是奴隶身,却并不具有奴性。
诗人元稹笔下的《莺莺传》,莺莺之母劝张生进京赴考,待到鱼跃龙门之日,便和小女莺莺成婚。于是长亭送别,不知何处何时是归程。张生赴京后,名落孙山,无颜面回乡见莺莺,二年于是另娶他人,崔莺莺也另嫁他人。这一故事在《莺莺传》里是以悲剧收尾,读来让人扼腕叹息。后来董解元在此基础上作成《西厢记诸宫调》,一改悲剧之尾,张生赴京赶考,二年状元及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京游官三日,回乡迎娶莺莺。改编后的结尾读来让人艳羡张崔二人的美好的爱情。莺莺曾叹“风月天边有,人间好事无”,董解元的改编,是君子成人之美,成的是万千读者之美。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在董的基础上,将其改为散曲杂剧,其结尾也是美满至极。从此,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此流传成为佳话。
张崔二人的爱情在封建时期,受到了封建家长势力以及门第关系的阻隔,由最初的悲剧收尾演变为后来的圆满结局,是人们在传唱过程中对美好爱情结局的追求。自《诗经》时代,就有男女自由相恋结合之例。“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初次邂逅,便恋恋不忘,“有美一人,宛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藏。”我与你一见倾心,愿经年累月能陪伴彼此,与子交好,白头偕老。多么单纯质朴的爱情夙愿。而“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于风雨中思念你,你刚好在这时出现在我身边。如此心有灵犀之爱情,真是羡煞旁人。
爱情一直是永恒的话题。相如以一曲《凤求凰》求得文君之芳心,“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而汉武帝刘彻也在李夫人死后愿为其还魂,高台之上,留下千古一帝的哀愁叹息“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来悼念已故之妻。古人的爱情,很慢,云中锦书谁寄?思念一个人很慢,相遇相知相守,仿佛时间很悠长,仿佛时间又在飞逝。
现代生活,很难有人愿手写一封相思之书,遥寄到远方。没了塞外长亭短亭,没了日薄西山之时的远望,没了以文合鸣的诗情画意,所以读到这些作品,这些慢慢的,浪漫的爱情,总有如沐清风之惬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若能得一人,吃茶吟诗赏花,便能不负妾身不负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