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成鱼之鲜,贵在“治理”。周末食鱼随感

成鱼之鲜,贵在“治理”。周末食鱼随感

作者: 挑食的麦爷 | 来源:发表于2021-01-10 02:02 被阅读0次

    重庆这个地方的语言很有特点,甚至不乏诙谐!卖火锅的店不叫"店",叫“馆”,去火锅店叫“到火锅馆qie”;明明是只有几张桌的小鱼店,老板却非要叫成“鱼府”“鱼庄”。我不知这个“府”是代表什么含义,说府无院,称庄无园。你说是讲“场面大”?那肯定说不上;亦或是宣菜品多?也就一种菜式两三个口味的独菜。也说不上。我只能理解为是一种广告噱头了。

    今日天冷,不得走远,意陪老母就近寻一特色鱼菜,延续我家的“每周一鱼”之惯例。行至奥园广场附近,一条街两边吃鱼的店还真不少,清一色的打着“**鱼府”的招牌,招牌一家比一家亮眼,堂子一家比一家宽亮。重庆本地人都知道,吃这样的本土菜,店面堂皇宽大的不一定好味,而真正的味道往往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小堂子里。因为大家都知道,好味的店是靠味道征服食客的,用不着靠堂面招揽食客。于是,尽管我从来没在这边讨过食,我还是直奔一家只有一个门面,四张桌子的“***大鱼府”而去。幸运的是,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尽管带有点碰运气的成份。

    这里的菜式没有什么新意,也就是满街易见的“冷锅鱼”,味型不外也是麻辣,青椒,番茄。像这样的店,我知菜品要出彩,全靠老板对味的调制和对鱼的治理了。

    谈到调味,重庆的江湖菜是有框架的,麻辣味均以油爆糊辣浇淋出香,鲜椒味则以青红鲜线椒、小米辣加上鲜花椒做顶料热油浇泼,就连番茄味的也少不了在鱼面上撒上蒜粒在浇泼热油。当然,打底味的,必然少不了野山椒和青酸菜,既然如此,各个店家的斗味,也就全靠内厨对味料的激发和诸味的拿捏了。

    除此之外,一家鱼店的菜品好不好,鱼的处理才是关键。重庆人吃冷锅鱼的嘴很叼,讲究“三正”。一是鱼要鲜,要鲜活鱼,要除尽腹膜鱼鳃,死鱼腥臭肉粉,难出鱼鲜;二是要鱼要片的大片,煮的要恰到好处,色要白滑光亮,吃到嘴里要滑嫩不粉,微有弹性。三是要味正出香,不同的味料各安其味,相互契合,在热油的激发下形成舌感丰富,富有层次的味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岂非泛泛烹煮可达。梁秋实先生在他的“瓦块鱼”一文中将做鱼说成“治鱼”,我觉极为贴切,“治”字用的真妙,字义非凡。鱼要成鲜,是需要对其施以“治理”的,是需要有设计、有章法地对症施法,加以调配整理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鱼之鲜,贵在“治理”。周末食鱼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xk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