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为什么要成长成长励志大学生活
原来我们已经到了不能再躲在父母背后的年纪,得自己去社交了

原来我们已经到了不能再躲在父母背后的年纪,得自己去社交了

作者: Onlookerr | 来源:发表于2018-02-20 09:02 被阅读48次
    原来我们已经到了不能再躲在父母背后的年纪,得自己去社交了

    昨天我偶然遇见了一个初中老师,本来也不是很熟,寒暄两句也就过去了,可是我话到嘴边,只发出了句“啊你就是那个老师”,有颗想大方应对的心,却话在嘴边又咽了下去。在学校的时候好像也是,都是别人先和我打招呼的多,我草草应了,内心尴尬值一万点,也怕去聚会,觉得没话说玩不起来。在寝室有时也不想说话,觉得那些拉扯来去的都是“废话”。

    和好朋友S说了这事,原也就是为了个倾诉,没想到她也走心的回了一大串。家里来了S爸爸的朋友,父母都不在家,S让阿姨进了门,两人没话可搭阿姨转了一圈就走了。回家后父母说

    “你为什么不给她泡杯茶,坐下来聊聊天呢?”

    “这不是你们大人的事儿吗,什么时候和我有关了?”

    嘴上是给怼回去了,可S心里不太舒服。

    我俩的问题基本一致,社交恐惧的背后是没做好社交的准备,总觉得这些寒暄啊客套啊都是父母的事情,我们只要读好书叫声阿姨就好了,等到这些那些的事情摊在了面上,我们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不能再躲在父母背后了。我们得自己去社交。这时才觉得,父母说的那些“废话”,自己还未必说得出口。

    说完了感受,S给出的应对方法有些虎头蛇尾,“慢慢来”。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我又会怕还有多少时间能给我们慢慢来呢?似乎除了慢慢来也别无他法,第一次尴尬,第二次能说上两句话,第三次也许就能面对面聊上一会了。

    关键还在于心态的转变。过去我信奉的是人只要有几个同心圆最中心的知心朋友就好,其他朋友圈内的半生不熟的人,只需草草应付,要合作时表现的热情友善,走出那个场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实际上是这样,但面上又不能这么做。看的那些书,吃过的那些亏里,都告诉我这是个陌生人社会,有时候要做成一件事,反而要靠这些半生不熟甚至全生的人。我得学会和他们打交道,并且不能是端着的演出来的,而是该把它当作一件自然的日常的事情去做。心里的那把秤准了,面上的事就自然而然了。

    这么一想就通了,无非是一种妥协,无伤大雅的妥协。最交心的还是同心圆中间的人。

    说起来,昨天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就在感慨,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一个这么懂自己的人,两个人就算在相貌家庭上有诸多不同,但性格如此相仿,能说到一块去,还成了好朋友。这让我想起《一句顶一万句》,中国人不信上帝,信人信话。所有的人都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说得上话的,二是说不上话的。这说的上话的,又可分两类,遇见事了,你去找他,她能给你一码归一码把事情的原委去向码放整齐,给你定主意,这是一种;遇见事了,你去找他,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会问“你觉得呢?”没办法了,你只能她问一句你码一摞,这么一来二去,她看起来虽然没给你出主意,但事情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书里的两个主人公,吴摩西走出延津,他的孙子牛爱国回到延津,一来二去,延宕百年,不就是为了找个说得上话的人吗?那我应属幸运,赶在20岁之前找着了这么个“说得上话”的S,更多的时候,是我有这事那事想不通,她给我掰扯,也有时候她觉得这根本不是事儿,我想了想,也是,就过去了,还有的时候,是她有问题,我有时能答得上来,有时答不上来,不过倾诉本身就是一种解压方式。

    小时候我就喜欢问,什么是什么做的?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那时是问爸爸,他或多或少就是瞎编乱造也能给我答出来,他说我就是个“十万个为什么”,那我想他就是“百科全书”吧。长大了长大了渐渐地和父母“说不上话”了,说来说去是门口的菜价,是陈年的旧事,我遇到事儿了也不会第一个和他们说,说了他们不一定理解,还得我把复杂的事简单成大纲说给他们听,有时候这是件好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没了,但好多事都没那么简单,都是枝连着枝,杈并着杈,你把它们都劈了,事儿就不是个事儿了。

    长大了长大了,家还是最温暖的港湾,但我知道,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遇见事了就得自己解决,或是找个“说得上话”的人给帮衬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我们已经到了不能再躲在父母背后的年纪,得自己去社交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zw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