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昨天刷微博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出身“二本”学生质疑:为什么你们不看我的简历?
一位普通二本师范类院校的经济专业毕业生自述求职感受:学校好像成为我面对询问时一道尴尬的伤疤。大学四年,他努力证明自己“不比名校学生差”,有着不错的实习经历,而大多数发出的简历都被直接忽略,只因出身普通二本。
作为迟早都要毕业踏出社会的大学生,看到这则新闻时内心是无奈又尴尬的。
其实,求职鄙视链这个残酷的准则一直都存在,一位HR说,“因为每一个筛选环节都可能有鄙视链,有的人不要非985和211的,有的人不要跨专业的,你只能服从规则,否则只能被清理出局。”
社会真的很现实,无论你将简历包装得多么精致丰富,把自己的大学生活描述得多么精彩多样,都有可能因为毕业院校那一栏不够格而被拒之门外。
我写下了这样一条评论:考上大学的那一刻,就应该要有几年后可能会成为“求职鄙视链”中被淘汰的其中一个的意料,那也是因为曾经的能力不足。
02.
一个多月前学校有场盛大的招聘会,一个因比赛而认识的大四药学专业学姐拿着一沓精心准备好的简历,投了很多家公司,她说,“其实我这四年来过得蛮充实的,除了成绩能保持前十,创业、比赛、社会实践的经历都还不错呢,同学们都说羡慕我,觉得我只要投最top那几家医药公司就可以拿到它们的offer了,可我还是准备了很多份简历,给自己多几条后路。”
那时候我才知道,面对求职这场无硝烟的竞争,即使是早已光芒万丈的人也会缺乏安全感,毕竟生活充满了各种意外。
前不久再联系起学姐,她果然拿到了心仪的offer,还多了很多可以选择的余地,但她向我吐槽起投简历面试那几天的煎熬,“厌倦了四处撒网般的投简历,开始怀疑简历上别人所羡慕的成绩,但我知道,对于面试官来说,最有价值的暂时都在简历上。我特别想告诉他们,我就是某某某,不是简历的附带品。可很理性的想想,如果我没有丰富的实习和创业经历,面试官也看不上我,如果我不是一本的学生,我可能连心仪公司面试的资格都没有。真庆幸,自己的实力还不错。”
想起了龙应台有段话曾勉励了我的整个高中时代,“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能够给你快乐。”
时至今日,依然很认同这段话。
选择权,在这个残酷的社会,显得尤为稀少而珍贵。
残酷之处在于,有些固定的高门槛可能让很多奋斗了很久的人因一开始所处的环境而无法跨过。
而读书、努力的意义,不是为了居高临下的把别人比下去,而是为了自己以后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也为了日后至少不落到被高门槛挡在门外的尴尬地步。
03.
我问起一个高三的复读老同学对二本学生质疑的新闻有什么看法。
当年他是全年级都膜拜和公认的理科大神,那年也是广东省第一次高考使用全国卷,我们还经常打趣问他以后读北大还是清华,可最后他居然考了个跌破眼镜比第一年还差的成绩,只能上一间不太好的二本,读着会计专业。
我曾以为这样的打击会让他消沉下去,可上大学后的他反而更加努力了,靠着自己寒暑假做家教来支付昂贵的学费,参加省级大学数学竞赛获奖,几乎每门课都上九十分,有时候老师请假还会让他去给大一的学弟学妹讲高数课,也成了新生们奋斗的榜样。
他看了新闻,说,“决定报这间大学时,就注定了以后可能会遇到这种尴尬的情况。可事实就是这样了,在大多数人看来,985、211比普通一本要强,普通一本要比二本牛,二本又比三本好,我们当年报志愿的时候也是尽量往好的学校报啊。可是,比起不看你的简历,没有实力才是最可怕的吧?不看简历,是他们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能力不够,那就只能怪自己。像评论下面的网友那样吐槽能有什么用,还不如踏踏实实增强实力。真正的牛逼,应该是足够让HR为你而无视所谓的门槛。”
没有郁郁寡欢,而是认清现实再去努力。
他还是我们以前崇拜的大神,即使去了二本也还是没丢掉他的光环,反而更显耀眼。
在知乎看到这样的话题:学历真的比能力经验重要吗?
赞数最高的回答是:99.9%担心学历的人,症结不在学历低,而在能力不足。
既精辟又戳中痛点。
知道不少因本科院校不够好而被拒之门外的事例,只是相比起来,更令人丧气的是,你的实力确实不够。
当HR对你说,不好意思,我们只招985和211时,有没有想过或许这只是因为你的实力不够,同时985、211是拒绝你而又无法反驳的托辞?
04.
看《外科风云》时,特别心疼进修医生楚珺,胸外科专家兼带教医生陆晨曦不喜欢她,总是因为背不好病例等小毛病而责备她,护士们也在背后偷偷看不起她,而楚珺却仅仅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本科院校和医院不够好和被误解的“走后门”而受到的偏见。
直到后来,楚珺把病例背熟却当众念出而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不能一人独立完成每个住院医师都应该掌握的闭式引流,因无意中泄露气胸病人的隐私而引得病人家属打闹投诉,她才知道陆晨曦和护士们对自己的不满,不是因为出身的学校和医院不够好,而是自身能力自己都难以接受,更无法乞求让别人认同。
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楚珺,慢慢加倍努力起来,拒绝了自己喜欢的漫画出版,她说,“一个废物经过蜕变,最终是可以成为大家都认可的人才。”
在现实的竞争面前,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认清自己而踏实增强实力。
我们过去所处的环境,不管优与劣,都成了身上的一种标签,或明亮或不起眼。
可很多人忘了,自身的实力才是最强大的标签。
而我们都希望,大家想起自己最强大的标签时,是一种点头肯定的微笑。
05.
身边有很多同学都打算考研,但作为双非的普通一本学生,我们也一样焦虑,都曾担心考研也有门槛的这个问题,很多名校会因为非985非211而把你淘汰掉。
大一那年因为负责学院里的考研平台而认识不少本科和自己同校却考研考上很不错的大学的学长学姐,同一间大学,有人考上北大,有人考上协和,有人考上首都医科大学。
我问过一个北大的学长,是以怎样的心态去考研而且是去考北大这样的学校?
他说,“其实当我下决心之后,只是把自己认为正确且有意义的事情认真尽力去做,其他的没想太多,更加像一场赌博,都交给命运了。”
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因为是非985和非211而被拒之门外呢?
大概是因为他们足够优秀,优秀到就算你不是来自985和211的大学也想要录取你。
在《吐槽大会》听过一句话,“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怀才不遇,如果你没红,是因为你不够有才华。”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被肯定,那么极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暂时不足。
06.
有时我也在想,几纸薄薄的简历是否就真的就能全面客观看出一个人的真正能力?
但不可否认,一份真实的简历可以反映出你所取得的成绩和经历。
我们生活的社会本来就是最具磨炼的大学,无论处于哪个位置,不管怎样,努力提升自己是永远不会错的选择。
日后我们都会可能遇到不愿看自己简历的人,但现在,只有不断变得更好,不放弃任何一个让自己更厉害的机会,以后才能更加有底气去争取去选择。
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命运。
愿我们以后在拿到心仪的offer之后会发自内心的感叹:真庆幸,自己的实力还不错。
以上,共勉。
网友评论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被肯定,那么极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暂时不足
鄙视链无处不在,抱怨不公平不如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
985和211学校的各种资源,包括学风,老师,书籍,硬件软件等等和普通学校相比确实是有差别的。二本学校顶尖学生肯定比985,211有的学生强,但是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去证明自己,这个证明自己的时间成本是需要我们自己承担的,也算是对之前高考不够努力所付出的一点代价。
最后希望双非的有才华,有想法的同学们找到理想的未来。
二本同学不要怨恨,不要气馁。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是别人的事,也是人们普遍的识人规律,有朝一日,你若成为某公司HR时,很有可能也会用此方式去择人,我们不要试图改变此自然规律,妄求伯乐出现。
一句话,在我眼里,没有一本,二本,或三本的概念,只有一流人才,二流人才,三流人才的观念。不能自主创业,一辈子靠食人嗟来之食讨生活,哪怕他是清华北大毕业,做到经理之职,那也是二流人才!
二本同学若不甘于目前的工作,同时又苦于无人能正视自己,那就独立创业,创业是证实自己能力的场所,鼓起勇气,相信自己,证实给他们。
记住,创业并非要有多大资本或人脉。有人腰缠万贯,身居经理职位,依然只算个高级打工者,一朝失职,还要舔着脸去求别人看简历。而有人身无分文,仍能执草木而成资本,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刻都不敢停歇地死磕.
去年我带一个intern, 硬是给他赚到了全职offer. 我想对海外的朋友们说的是, 如果有机会, 遇到中国人, 遇到中国的小朋友在努力, 拉一把, 你做的一件事, 很可能就会改变他的一生.
第一,简历必须单调,突出名校、获奖等重点内容,朴素又不失创意,最好别将简历设计的乱七八糟,这些自以为创意会让企业HR观感不佳;
第二,应聘什么岗位就该针对什么岗位进行简历的编排,最好先提前百度,明确该岗位的职责,再结合应聘的公司发布的岗位要求进行结合;
第三,在简历的编辑过程中,切记别过多的口语化,最好都采用较为正式的语言,这体现出你工作的细心和正规;
第四,自我评价时要列出应聘岗位的需求,读懂该岗位需要具有什么能力人才可以担任;
第五,工作内容列成几点最佳,突出自己的亮点,将成绩量化、数字化。不要写的跟散文差不多,企业HR不喜欢也没耐心看。
第六,简历的重点是简明扼要,标新立异不是不行,但要慎重,切记不宜让人反感更多职业课程、测评、资讯查看斑鸠职业教育:www.banjoy.cn
今天我会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慢慢学的。很赞同作者观点。感谢不看学历的用人制度,否则我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改变生活环境——尽管我现在的生活也不值得羡慕😊
讲一个笑话,我们家里的亲戚较多,表姐,表弟,表妹什么的都有,也比较亲,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有幸,我就是那个"地位"最低的专科生,我表哥是一本,我表妹是好的二本,我表姐是二本,我,呵呵,我们四个年龄都最多差不过两岁,都是同辈,我还有个表弟,还小,准备中考,上高中,暂不考虑。在即将毕业的表哥和表姐,虽然不是特别优秀,没拿什么奖学金,专业技能证明,就是学校中普普通通的一名学生,跟我以前的小学到高中一个模样,他们在我眼里就是高学历,然后真要问他们大学四年学了啥,估计他们自己也会有疑惑,专业不对口早就已经不奇怪了。正在面临找工作的他们不知何去何从,而即将面临找工作的我,又该何去何从,但我始终相信,即便是专科,社会上大多都不看的人,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专科与本科,本就是两种教学性质不同的学校,为什么非要分个孰优孰劣。不管对于专科,二本,一本,还是清华北大,真正注重学生的学校不会因为培养了一个无用的人而感到自豪或骄傲,也不会因为培养出来一个高素质知识的人而昭告天下。不过,现实残酷,或许这只是我一个人的自相情愿,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什么........
加关注,一定互粉!
你写得好了,自然就有人关注你。
希望有一天别人关注你的目的不是为了互粉。
但老子才大一呀!喜欢自己的专业,早已做好考研的心理准备。大学不虚度,渣油!
二十出头,该醒了。
有明确目标,科学的计划,强有力的执行力,和定期的审查。
嗯,这是毕业1年多来的感悟。
不可或缺,举足轻重
其实压根儿你就是不值一提
一厢情愿
我有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全力以赴,
我一样很酷!
虽说我只是专科生
我最近也是很消极,看到你的文章更有动力了,加油
请你以后给出原因详细的原因后再吐槽!
请尊重每一个写作者!
你说的很对,我见过一个人她是普通三本毕业的。毕业后还不是靠关系进入她亲戚的公司。但是她并不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被公司开除。其实靠关系是重要的。但是你也必须有自己的能力。要是没关系可靠就只有靠自己,靠实力了。
不过医科大学并不是只有医学专业,也有英语、经济、管理这些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