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作者: 读书少的丝瓜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18:26 被阅读113次

文/走在迷茫的人生边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早上喷了那个治鼻炎的药。

我早上在教室的时候不仅眼睛有些疼,还有些困。

中午回到宿舍,听着听着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就睡着了。

我很明显的感到我特别困,可是我觉得没理由。

于是我想可能是最近这两天一直在吃药的缘故,因为很多药其实是有催眠或者安眠的作用。

我挣扎着想起来,可是大脑迷迷糊糊的。

所以一觉睡了两个多小时。

还做了一个梦,梦到说别人,前提是我不认识那些人,请我去讲一个什么东西。

讲两节课,结果讲第一节课的时候还可以。

到第二节课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把我惹火了。

后来我就走了。

有几个人一直叫我,我头也没回就走了。

起初我一直没想明白为什么做这个梦。

就在刚才,我好像瞬间懂了点什么,但也不是很懂,似懂非懂的那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想起了昨天下午我去给朋辈心理辅导讲坛上了一节课。

我仔细的想了想,昨天下午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一切过程都进行的挺顺利的。

其实我也知道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因为一切都事先计划好了。经过精密的测量。

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心态很好,所以也没有出现面对满满一教室人紧张,焦虑什么的。

之前有个干事,(我想应该是的)问我,要讲多长时间,我回答他,你们想让我讲多长时间?

我一朋友看到我这样回复,他说,我原以为你多么霸气,原来这么没主见。

哈哈哈,我当时就笑了。

我笑,他根本没明白我的意思。

更笑他没有深度了解一个人就常常主观自己判断别人。

我那样回答,目的是想把问题返回给他。

你们请我讲,我只负责讲,而且讲好。

至于其他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等。

你只需要通知到我就好。

至于时间长短,很明显的事,时间长能够多讲点,时间短少讲点。

时间长多讲点也能深入讲,时间短,那就一个点深入讲。

所以你给多长时间我自然会做调整。

这不是有主见没主见的事。

其次,我不紧张,不焦虑,一大原因。

可能是因为事先,我已经准备的很充分。

得知要讲一个小时,最初是觉得真长,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讲那么长时间。

高中那时候,我们也只讲过英语课本上的段落,都特别少,也就几分钟的事。

第一次讲那么长时间,而且主题是我自己定的。内容需要我自己去找,怎么讲也是要自己来。

不过,我很期待。

因为如果我完成了,那么意味着我又向更好的自我迈进了一大步。

在准备过程中呢,初期我真的是有些迷茫。

因为关于心理的太多了,不知从何讲起。

当心情驿站的站长(我一个舍友)问我愿不愿意去给他们讲的时候。

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然后我就开始准备资料。

因为这件事我更加懂了这么几个道理:

学到一点都算数,你不知道你学的那个时候就用上了。

持续不断的思考,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不断的打磨,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修正,才会有一切刚刚好的感觉。

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一想啊,我接触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专栏都快一年了。

这不正好用的上吗?——真是天助我也。

心里有点小确幸。

于是我把所有关于武志红老师讲的第一大部分都搜了出来。想着怎么整理。

有一天晚上,我就跟我的think tank聊了两句,他就问我,你的主题是什么?

一句话就把我问住了。

我说,他们没告诉我主题啊,他们只说关于心理学方面的就可以。

然后我的think tank说,必须要有一个主题。

然后我想了两三分钟,说,自我。

他说,可以。

我又接着给他讲我的整个思路,我说,我打算,用《天道》里面有个剧情,是芮小丹审讯王明阳的片段,用在开头,以此来引出话题,然后往下讲。

他说可以。

请注意,我跟他讲的时候,也只是我凭借我之前看过的五六遍的记忆,觉得那个片段合适。

接下来我就又找到那个剧情,反反复复的看了四五遍,我舍友说我是不是疯了。但我没理会她。

我又觉得这个可能不太合适,要用它来引入话题,可能不是那么恰当。

而且有时间限制,放视频的话,视频是多少时间,我的内容又是多长时间,时间够不够也是问题。

后来我放弃了用视频。

有一天我去了图书馆,突然觉得要不去看看有些什么心理学书籍。

然后我就去找了。

找到之后,我以为就是那么一点,然后转过拐角,发现有很多,心理学书籍从B841-B849全部都是。

我一下心里有点沉重了,这么多怎么看的完,然后在整理出来啊。

后来我放弃全部了,我转向了一两本,最终落到了一本上,那本是一本类似漫画的,但是内容特别有趣。

我把它的原版也看了看。

这两本书都特别新,我看了它的出版日期也比较近。

翻开这书的第一页,我发现下方有个二维码,就是作者微信。

然后我掏出手机,扫了扫。

后来还真加上了。

然后我就跟作者就书的问题聊了两句,还说明我的来意,作者给了我一句鼓励的话。

我看了一下午,做了大量的笔记。

因为当时我想,去讲课纯讲理论的话,太无聊了。很多人肯定不愿意听。

如果有更多机会让他们参与其中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起初的目的就是这样的。

后来我发现这个也不行啊。

于是,我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收获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东西。

我又想到,既然我定的主题是——自我。

我又去看了看武志红老师的那个发刊词,因为我记得发刊词上把一整年的规划都写好了。

讲那几个主题,讲多长时间,具体落实到每天讲什么。都特别明确。

我发现他的第二个主题讲的就是自我。

于是我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特别兴奋。

我把所有关于自我的那个主题下的文章全都找到了,最后还全部都把它们打印出来了。

好厚一沓。花了十一块钱。

但是我心里特别开心。

于是打印完回答宿舍就开始看,中途太困了眯了一会。醒来又接着看。

终于看完了。

可是我发现内容太多了,50-60分钟根本讲不完。

然后我看了那个规划日程,是啊,人家几个周才讲演的,我怎么可能一个小时讲完。

于是果断放弃全部的这种想法。

转而向其中一个点。

这个想法其实得益于我的结构陶瓷老师。

我们每节课都要花十五分钟左右去讲一个关于陶瓷在其他领域的促进发展。

最初,我们组讲。

我们准备了很多页PPT,也讲了很多方面。但是存在一个问题,讲的很宽泛,其实本质上来看就跟没讲一样。

老师给我们指出了问题之后。

下一个组做了一些改进,但还是存在别的方面的问题。

老师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就是,抓住一个点,往深处讲,争取让大家哪怕就一个点理解清楚就够了。

我就一直在思考我的讲义。

也应该往细处说,往精处讲。

于是我按照这个原则,不断的筛选,最终选择了讲——衡量自我的五个维度。

分别是——

自我的稳定性

自我的灵活度

自我的疆界

自我的力量

自我的组织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于是我的主讲内容终于成型了。

我开始写开场白,我不断的写,但总觉得不恰当。

写了删,删了写,写了又改,改了又改。

最后,老师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有天睡觉的时候,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一点东西。

于是我就想,既然怎么写都觉得不好,那就不妨在这个信息上做点文章,引出话题,效果应该可以。

于是我确实就在这个上面下文章了。

于是我的开场白就有了。

我在预演的时候发现,好像结尾的时候也应该加点什么额外的东西。

虽然它可能起不到什么大作用,但是毕竟快要结束了,有个效应叫——峰终效应。

峰终效应是指我们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高峰)与终(结尾)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基本没有影响。

所以结尾也是很有必要重视的。

想着想着,突然发现这个日子很不错啊。

刚好是520啊。

嗯,没毛病,可以在它上面做点文章。

于是结束语有了。

到此这个整个过程大致都清晰了。

但是我对我的内容的把握程度还不是很游刃有余。

于是我不断的演练,我拿着我准备的讲义去大北环的路上,以及曾经摸爬滚打的那片土地现在是一片绿茵茵的小树林练习。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为了知道我的内容究竟能讲多长时间,我特意掐了秒表,又练了三四次,时间刚好控制在50-55分钟之内,因为考虑了可能有主持人开头结束要讲点话什么的。

OK

到此,我准备的应该差不多了。

心里也踏实了很多。

只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

讲完的时候,我瞅了一眼手机,嗯,时间刚好。

感叹了一句,时间过得真快。

其实不看时间也知道,因为已经测过要讲完这些就需要那么多时间,也就意味着你说完这些时间也就过去这么多。

心情驿站的老师去了,对我的表现请假还不错。

哈哈哈,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做了一件我觉得利人利己的事。

但是别人是否如此想,我不知道,但我真心希望他们从中学到一点点。

经过这事,我其实对另一句话好像有了更深一点的认识,

巴菲特说——我一直知道我会富有,我一分钟都没怀疑过。

I always knew I was going to be rich.

I do not think I ever doubt it for a minute.

以及埃隆马斯克说的,

我努力工作到醒着的时间都用于工作。

So I work hard like at every waking hour.

以及那句——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Grit is the key to success

你一行动肯定就会问题,但是总有办法解决。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eq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