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出现于19世纪,典型代表人物:索伦·克尔凯郭尔,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到了20世纪,马丁·布贝尔,卡尔·雅思贝尔斯和让-保罗·萨特。
☞现象学是存在主义最亲密的同盟军,它主要向我们揭示意识现象。主要代表人物:埃德蒙德·胡塞尔,马丁·海德格尔,莫里斯·梅隆-庞蒂。现象学家探索的重点是意识现象、教育中感知的重要性和具体的个体经验中“意义”的发展。
一、存在主义哲学家及其思想
☞存在主义的基本信条——孤独的、疏离的、异化的个体偶然降临到这个无意义、荒谬的世界当中。
1、索伦·克尔凯郭尔:
人应该寻找可以指导生活的个人真理。强调主观个体的个人选择,不去考虑寻求客观证据的科学要求。
2、马丁·布贝尔:
一个人必须用“我—你”的关系看待同伴,一个人必须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意义世界。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种恰当的关系,这种感受对方情感的方式就是移情。这并不是“我—它”之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主体的关系——分享彼此间的知识、情感和追求。
布贝尔的人文主义思想,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
3、马丁·海德格尔
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存在的个体性。采用阐释学——生活经验的解释。
4、让-保罗·萨特
☞人的存在没有原初的意义,因为人被抛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任何预设的意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遭遇到的任何意义都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建构。
☞除非人们设定自身的意义,否则,不管在个人层面还是集体层面上,人类的存在都是没有意义或理由的。
☞既然我们是完全自由的,那么,我们也应该为自己选择和行为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科学研究只是赋予自然世界以含义,这样人们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生活。
☞如果我们不选择自己的目标并不断努力奋斗,就不可能做出任何改变。
☞只有当个体把自己看作参与者,他才能够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中找到价值感。
【感悟1】“旅行”与“研学旅行”之于自然和世界的含义不同。旅行是以游客的心情和视界看景,研学旅行是以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感知世界。像先贤大家、学者那样,理解并阐释现象。研学旅行的目标、路线、学科问题、研究视角、生活及安全措施等设置,学科视角、思维方法的引导,研学成果的呈现和评价,最终形成周密的可行的成熟的文本——研学旅行课程教材。
二、现代生活中的存在主义
1、卡尔·罗杰斯:
☞教师应该为了学生在教学实践当中冒险尝试一下 ,教师应当寻找“人的潜能和智慧”,让学生发生自我导向的改变。
☞成功的教育与生活应当是以培养“完善的人为目标。”
2、亚伯拉罕·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需要——空气、食物、抵御危险和熟悉环境;
“超越性需要”——归属感、自尊和美学需要等。
“超越性需要”——帮助人们成为“自我实现的人”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自我实现的人以现实为导向,是自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
虚假的自我实现是冲动的不加约束的释放。
真实的自我实现的人会说:“我关注自己的感受,也关注你的需要。”这一核心观点激励人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尊重自己,并富有同情心。
个体选择、行动和责任在本质上是存在于现代人中的真实的焦虑。
3、卡尔·马克思论宗教
宗教是民众的精神鸦片,它使人们朝向假想中的天国,使注意力远离真实世界中的问题,结果,民众受到少数人的残酷剥削。
三、现象学哲学家及其思想
1、埃德蒙德·胡塞尔
☞“自然立场论” : 思考者对周围事物或外部行为的感知应完全符合他们的本来面目。
2、马丁·海德格尔
☞现象学 是一种方法论和意识科学。现象学是存在的科学,不仅要描述现象,还要了解现象背后的内容——它们的存在。
☞人终归是历史性的,历史是人类本质的不可磨灭的决定因素。个体的“此在”从过去走来,并走向未来。
3、莫里斯·梅隆-庞蒂
☞反思是在世界的滚滚尘俗中进行的准确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
☞反思发生在知觉之后,它使知觉内容稳固化或者条理化,没有经过加工的知觉内容很快就会被遗忘。
4、现象学和阐释学
☞ 现象学有条理的描述意识对象,而阐释学则着重于解释某一段时间的意识体验。
☞实际上,当人谋划或者沉思某事的时候,他们对自身的规划,融入了对未来的自己和世界的理解。(重新界定自己并朝着新的方向奋进)
四、教育哲学中的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1、教育目的
☞人类是所有观念的创造者。
☞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人。将个人看作是世界中的独特存在——不仅是观念的创造者,还是活生生的、感情充沛的存在。
☞ 好的教育应该鼓励个体询问“我是谁”、“我的生活驶向何方”、“为什么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 好的教育应该强调个体性。
☞ 在真实的教育中,儿童应该了解生活的多重面目,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 教育应当培养人们对焦虑的理解力。
☞ 存在主义现象学在教育哲学当中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将可能性作为教育的目标。
☞ 每一种新的经验都加入到沉淀下来的经验当中,每一个人原有的经验为当前和未来的可能性设置了舞台。
☞教育者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构筑最好的、可能的世界。
【感悟2】为学生美好的人生而奠基。美好的人生需要必备品格,需要关键能力,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念。美好需要求真,实事求是,求得真知,探寻真理,秉持科学精神,真诚做人做事;美好需要向善,正直善良、止于至善。美好的人生是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相联系。“求真、向善、创美”的校训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扎实建设以美育人的优质、特色和内涵发展的品牌学校是学校的梦想。
☞车姆伯林:“教育总是在引导着行动。教育总是紧随着行动。确确实实,教育就是一种行动。”
☞弗莱雷:带来解放的教育是一种阵痛,就像婴儿的生产一样,它把一个新的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这是一种不能通过理想化的语言或者高谈阔论而获得的教育,而是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获得的。
☞教育者必须学会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事物,没有什么事情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样才有可能充分觉醒。
☞现象学推动我们进行理性的描述。重点一直是帮助学习者理解和领会生活经验。
☞当劳德·范登博格:教育是要在人性许可的范围内,使个体成为通情达理的人。
☞教育者必须帮助年轻人学会概念化思考,形成理性看待世界的视角。
☞现象学关心的是个体如何通过感受、判断、相信、记忆和想象来接触外部世界。
【感悟3】真知来自实践,真知来自生活。学校的课程必须强化实践性和生活性。生活实践、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社会综合实践。
2、教育方法
☞首要的事情是改变教育的态度。不是将学生看作是填充、评估的对象,也不是要将他们嵌入某个模子当中,而是要先将学生看成是个体,允许他们在自己的教育和生活中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
☞存在主义者极力主张,学校和其它机构应该成为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的自由场所。
☞夏山学校: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并自己采取行动。
☞教育应该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存在于课程当中,也存在于教学方式当中。应当向学生提供很多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
☞存在主义的教师角色:每一个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每一个学生也应当成为教师。
☞让他们向可能的成长保持开放,在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潜能。
☞现象学教育者希望建构教学方法,为他们自己和学生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创建一个适宜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有助于学生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的发展。
☞车姆伯林:教育体验——教师的经验之流和学生的经验之流的会合。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有能力获取恰当的行为、将其内化并做出调整。
☞车姆伯林:教师对学生的教导的权威性来自于对教育过程的理解,来自于对现象学世界的观察。
☞教师与学生的经验之流的融合,还需要负责任的行动——教师如何更有效的教,学生如何更好的成长。
3、课程
☞格林:课程的设计原则应当是提供给个体“获取意义”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从课程中获取生活的意义,那么,很有可能学生只能在组织化的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异化。
☞教师的责任之一是传递珍贵的价值和理想,另一个责任是让交流的技巧和概念代代不息并发扬光大。
4、教师角色
☞教师应当有强有力的信仰和责任感。教师应当像苏格拉底一样,有勇气去实现真实的个性。
☞有意义的学习 仅在学生主动地面对世界,并与之互动的时候才会产生。
☞现象学家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或促进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