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总共写了两篇具有投稿意向的文章,并带着满满自信心给魔老师点评,结果可想而知,文章平平,甚至有些松散,结构上有很大的问题。
而后,我在一段时间过后再复看文章时,才发现问题确实存在,而导致我对刚写完文章的缺点视而不见的原因,一个是我的“蜜汁自信”,另一个,则是我的自我定位过高。
所以,这是一篇反省稿,对于即将结束课程的反思。
01. 我是一个“病重患者”,患的是急功近利“病”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重新开始写文章,这个我一度觉得自己很有天赋的事情。
然而,令我在意的是,我没有师承的“门派”,在写文章这个笔下江湖里,“门派”和“擂台”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于是,我便开始在简书和微信上大肆搜索写作课程,无意间,我知道了简书榜第一人,李砍柴老师有个训练营,还会亲自授课。
激动不已的我,抱着“要成大事”的功利心,在书童大大发出链接的第一时间,便扫码—拼团-付款-成功,一气呵成。
并在选择班级时,犯下了第一个错误——自我定位过高。
没错,我直接选择了“进阶班”,因为对自己的文字功底过分自信。
然而,看到很多已经有过文案、新媒体从业经历的学员,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从零打基础,这让我这个门外汉唏嘘不已,于是灰头土脸地跑到小鹿老师面前,要求换班。
本以为,选择基础班学习,是对自己最保险的选择,没想到,之后自己依旧犯了同样的毛病。
在写作业和写日更过程中,因为第一次作业受到老师好评,第一次日更被选上精选,让我又一次遭遇了自信心的膨胀,从而引发第二次自我判断错误——以为自己真的很优秀。
这是个“死穴”,当你发现自己眼中的“好”,在自己面前被放大时,那就得注意了。因为即使你不会因此过分骄傲,也会因此影响自我判断,从而导致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发生。
而这样的后果,便导致我对之后的课程,保持着“优等生”心态,即“跳过”(自动忽略非重点内容,当然,这个重点是自我定义的)。
等到真正写成稿过程中,那些小问题,小细节,就变成文章失败的最大因素,因为一个问题虽小,多了便会影响文章的节奏。
正如吉他的六弦中,如果有一条的音准没有调正,便会使得曲子整体的感觉“少一点”,具体少一点什么,不细究,你不会发现是那根弦低了一个度的音。
小细节,决定大成败,急功近利,往往导致在小细节上的疏忽,从而造成盲目自信的个人意识。
02. 自信是好事,但自信过头,则适得其反
生活中,往往会在面对一件重要事情上,周遭人会给予“自信一点,你很棒”的鼓励。
但更多的情况,你缺少的不是“自信”,而恰恰是那个“很棒”。
高中时期的一次元旦晚会,当我第一次站在后台,等待着在大家面前的演出时,我是局促不安的,因为第一次上台。
这时候,来往的学长学姐,以及指导老师和主持人,都会拍拍我的肩膀,鼓励我不要紧张。
然而,当我站在舞台上,看着聚光灯打自己身上,台下千双眼睛注视着我时,我并不紧张,反而很坦然,很自信,并急迫地想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
虽然我完全放开了自己,也很享受这个舞台。但走位的失误,让我把表演的中心,始终定在了舞台的左侧而不是正中。上下串场的匆忙,让我将道具忘在了后台。对剧本人物的错误理解,让我的情绪表达极度浮夸。
我是自信地表演完了,却并没有“很棒”。
写作也是如此,我自信自己的文字功底,却忘了写文章不仅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更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与敏锐的文感,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写作的“童子功”——结构、逻辑、节奏。
03. 自我的错误判断,使我怨天尤人
很多小伙伴或许在经历和我一样的事情,为什么我上不了日更?为什么我的文章无法被选中?
本着“文人相轻”的思想,如果对方不是这一领域的泰山北斗,而是与你同一起跑线的同学,你便会很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判断——认为你们都一样。
所以,潜台词就是——“凭什么他能上”“他写的有什么好的”。
在小组中我曾说,要求大家本着“文人相轻”的思想,狠狠地批评对方文章中的不足,以便于日后,如果自己犯了同样的错误,大家可以拿着截图,狠狠地戳你的脊梁骨。
这是对于互相学习过程中的“下策”,生活中,可不能这样。
错误的自我与他人水平之间的判断,可能会导致你无法看到对方背后所付出的,而只能看到眼前,并拿之与自己做对比,从而得出错误结论。
你和他差的可能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是无数个岁月的知识积累,和无数张稿子的练习。
正如你和李砍柴之间的差距,并不仅仅是那把“斧子”,而是十年如一日的砍柴恒心。
这点,在写成稿的过程中便能体现。
起初,我认为自己写的稿子之所以平,是因为缺乏好的素材和金句,于是感叹,老师们上那里收集而来的素材,才可以写出那么多惊艳的文章。
但其实,素材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眼前所看过的,耳朵所听到的,嘴里所说出的,一本书,一个电影,一段音乐,一次对话,都可以是素材。
你们缺的不是搜集素材,而是把素材“放进”口袋的那个过程。
金句也是如此,正如校长课上讲的那样,金句是你从无数名人名言和别人的金句中,加以感悟和提炼出来的东西,这既是感觉,也是一种厚积之后的薄发。
看似四两,其实千金。
真正的四两,是无法拨千斤的,那样牛顿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而之所以四两可以拨千斤,是因为在拨千斤之前,他先从一两拨起,日积月累,那个四两,已经不是最初的四两了。
所以自我判断非常重要,你究竟是牛顿眼中的“四两”,还是拨千斤的“四两”呢?
最后, 表白砍柴,表白校长,表白小鹿老师和书童大大,表白魔老师的耐心指导,还有各位同僚,下期,我们基础班再见(还是要留级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