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的基本思想

作者: 蕴流 | 来源:发表于2016-11-13 12:21 被阅读95次

    果修法师

      佛教思想中最基本的理论是缘起,由小乘到大乘均不能违背它。人们对任何一件事物,由于各个立场(包括环境、教育)与思想训练方法的不同,其认识程度亦必定各异。即使程度无异,也很难求得一致。一般所谓的一致也只能说是相似的一致,而无纯然相同的一致。这是自古以来的哲学家在其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上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的原因。就拿我们佛弟子来说,由于根机不同,因此对佛说的缘起法也就有着理解上的重大区别。尽管我们佛弟子都讲缘起,都讲空,但因学者认识的深浅不同,还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结论。

      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在原始经典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基础上,将世界分解为不可再分的五位七十五法。这些法又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两大类。有为法是因条件因果而起,由此构成的世间是生灭无常的。无为法不受条件的制约,由此构成的涅盘界,是超出有为法之外的不生不灭的实在。世间虽然是无常的,但构成世间的诸法却是真实的。有部的这一思想建立在“假必依实”上——即法有思想。换句话说,凡是由要素构成,待缘而起的东西是虚妄的,但构成事物的终极要素本身却是真实的。好比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的,这个由四大和合的身体是假的是无常的,但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却是真实的。这种思想方法实质上是把世界抽象为各种概念范畴,运用因果的关系排列组合,再用这种概念的网络重铸世界,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把世界割裂为世间和出世间。这是只破我执,还有法执的存在,不能与佛陀的最高境界相适应的。龙树大乘空宗的兴起,从思想角度上看是站在更高层次上复归佛陀的思想。

      《中论》即是立足于缘起、无自性、性空中道这三项基本原则,而驳斥那些凡外小乘不合这些思想的学说。《中论》主张缘起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形成法则,也是一切现象的最根本原理。宇宙间任何一个事物的组成,都有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佛教的术语把它叫做缘起。凡是缘起的没有不是受着种种关系的局限与决定。缘起是因果的法则,广泛的说大如世界、小如微尘,一花一草无不是缘起的。扼要的说,佛教的缘起论是以有情的生死相续及还灭为中心的。佛说缘起是说生死缘起的十二钩锁。“此右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是缘起的定义。因为宇宙间一切现象的生起都不是自成的、常住的、独有的,而是赖于众多条件和合的,刹那刹那生灭的,彼此互相依存的。无论任何事物的生起,都必须具备应具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那就不会有任何东西生起。例如水没有氢氧两种元素的化合,那就不会有水分子的产生。麦芽亦然,如果没有麦种、肥料,水分,阳光、人工、时间以及空间等条件配合,那就不会有麦芽的产生。因此,宇宙间的一切现象没有不是从因缘和合而有的。这就是《中论》的根本命题。

      而在“一切法缘起”这一前提中,实巳蕴含着“一切法性空”的结论。因为缘起生万法,万法也就无本体、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性空。这性空思想正是宇宙的如实相,也是最中正不偏的道理。所以《观四谛晶》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空并不是空无所有的虚无。一切法性空,是说一切事物之无自性而已。然而人们往往被事物现象蒙蔽住,把由关系生起的宇宙一切迁流变化的事物,认为是种种的固定模式和实体,而且是恒常不变的,于是就制造出自性的概念。自性即自有或自成,有自体存在或规定自己的意思。自性见有两种,一种是根本的自性见,一种是分别而生的自性见。从根本的自性见说,我们不假思惟分别,在任运直觉中,有一“真实自成”的影像,在心上浮现,不是从推论中得来的实在性。因直觉中有这根本错误的存在,所以联想、推论,思惟等等,都含着错误,学者们制造了种种错误的见解。东西方哲学家持有这种见解的,颇不乏人。印度奥义书哲学的基本思想“梵我一如”说,也是这种自性见的一型。婆罗门教主张歌咏四吠陀的声音是有自性的、常住的,也是自性见的一例。其他如“时外道”、“方外道”、“顺世外道”等也是印度持自性见的哲学流派。至于西洋哲学家中持有自性见之主体观的哲学家更多,唯心论者唯物论者都是其中的一类。柏拉图的“理想说”也是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像这样一类的自性见,《中论》都认为是起于感官或理性的谬误执著,论主对此一概加以呵斥。换句话说,一切事物都是关系的存在,是因缘所生法。与自性——自有自成,自体存在的含义恰恰相反。所以凡是缘起的即是无自性的,无自性即名之为空。缘起性空正是代表了《中论》的根本思想。

      一切法由因缘所生,是任何人无法否认的,因此这一前提所推出的必然结论,一切法是性空的,也必然无法否定。所以《中论》对那些执着“实我”、“实法”的任何见解都一概加以呵斥。说实有,说实无,讲自性,讲他性都是邪执。《观有无品》说“若人见有无,见自性他性,如是则不见,佛法真实义。”如前所述,论主以为这种缘起性空的道理不只是宇宙一切现象的如实相,而且是一切现象赖以形成的法则。缘起是事,性空是理,缘起是指一切法的现象而言,性空是指一切法的本质而言。一切现象之所以都是缘起,因为是性空的原因,性空才是缘起的。理由事显,事揽理成。比如麦种之所以能够生出麦芽,就是因为它没有麦种的自性,因为麦种都没有自生的,常住的,  独存的自性,所以才在水土、肥料、阳光、人工等条件的助成下而生起麦芽。假如麦芽有不变的自性,那它就不会生出麦芽,因为麦种与麦芽性不相同。麦种麦芽是这样,其它一切现象也是这样。因为一切法如果不是性空的,则必事事物物都有其自性。事物有自性则必导致这世界的僵化,固定和静态。若事物有自性则缘起现象必不可能成立,一切生灭现象亦不可能存在。所以《中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汝破一切法,诸因缘空义,则破于世俗,诸余所有法。”  “若有决定性,世间种种相,则不生不灭,常住而不坏。”

      至于从因果方面上说:如果否定了缘起性空的义理,亦即一切现象不是缘起性空的,则其过失之大,将非一般人所能想见。如果一切现象不是缘起的,那么凡夫永远是凡夫,也不复存在从凡夫发菩提心,修六度行而成就菩提果,也谈不上度生而显现的大化、小化、不定化之身。因为凡夫有其固定不变的自休,所以不管你怎样努力,修六度行发菩提心,你也跳不出凡夫的圈子。同样,佛如果有独立不变之实体,就不能权巧度生了。则一切因果报应,亦变得毫无意义可言。我们可从《观四谛品》的颂文里窥见一二:“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不空何所作,以其性空故。”“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一切法不具空性的过失还不只如此,甚至连涅盘都成为虚语了。《观涅盘品》说:“若诸法不空,则无生无灭,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盘。”

      综上所述,我们大体可以了解论主所破斥的对象以及其所揭示的空义大旨。一切事物本来就是缘起的,本来就是性空的,并不是论主强加给事物的主张,只是对事物加以说明而已。了悟了这性空大义,对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才不执著其实有、实无等见,而了然宇宙现象只是如是地缘生着。《观法品》说:“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明乎此才能了解论主在该书开头《观因缘品》中所标“八不偈”的深义。《观因缘品》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出),能说此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对于上述“八不”,中印佛学家都给予高度的评价。无著菩萨在《顺中论》中认为第二颂包摄了《中论》的全部思想。中国的吉藏大师亦将八不视为大乘正观的根本。所谓“八不”并非限于数目上的八种否定,亦非对概念的绝对排斥,而是以生、灭、常、断、一,异、来,出,概括一切的错误执见。八不即是对此一切执见的否定,从而烘托出超越名相之中道空义。然而,若说论主是扫除正反二边之边见而执持“中道”,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不只正反二边之见解无自性,即中道的见解亦必加此一一是无自性的,也是不能执著的。所以龙树虽说一切法没有自性,但并不是让人执着一切法之空性。空是毕竟空,是超越有无,离一切戏论的空寂,这不是与不空相待的空。若执空性,同样落入自性见的窠臼。所以《观行品》说:“大圣所说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空的言外之意在超越一切分别戏论而内证于寂灭,这心行言语道断的境界如何可以言说,所以说空乃是为了度生的方便法门。真正的宇宙实相是不能以概念语言表诠的,因此,八不中道是以否定错误执见而显示诸法实相。《观法品》说:“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非无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盘。”这段颂文正是《观四谛品》所谓依二谛说法的另一种说明。《观四谛品》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诸佛之说我,说无我,是方便权巧的设施,亦即是依世俗谛所作的开示。至于第一义谛里所显示的是“诸法实相”无我非无我之心行言语断的,是不落任何概念言诠的,如果一定要语言来诠释,也只能用否定的遮诠方式,因为那境界并不属于概念世界。那种境界只是透过直观而了悟的境界,并不是常人的思维所能想象的。

      至于我们佛教的最高理想——涅盘与如来,也是如前面所说的没有实自体性的,只能用否定法去开显。《观涅盘品》说:“无得亦无失,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明涅盘。”又如佛经中说,“断有断非有,是故知涅盘,非有亦非无。”至于涅盘的境界,并不是在另一个超世间的世界里,也不是一定要到弥陀净土或弥勒净土去才能证得。只要彻底了悟缘起性空的八不中道,在这世间当下可以证果。这也是“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的说法。《观涅盘品》说:“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分别。”“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涅盘如此,对于悟入涅盘的众生——如来,其道理亦与此相同,也是无自性,无实体,与世间缘起相同的。《观如来品》说:“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

      以上所述,是中论一书之立论大略。能把握住这些纲领,才比较容易领会其破斥的是什么。对于其书之论证也才不致觉得杆格不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论》的基本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lc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