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爆火的电影《孤注一掷》不知道你看过了没,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安娜(金晨 饰)被撬指甲,当时看得人心惊肉跳,感觉像是牙签插进了自己的指甲缝里。
《孤注一掷》,侵删
你是否也有一样的感觉:疼死了!
之所以会有如此“真实”的感觉,是因为我们大脑里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Mirror-Neuron)的神经细胞。
“镜像”能力
"镜像神经元”是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的一种细胞,它位于大脑的前运动区和布洛卡区,从个体生命形成之初就已经存在,是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
简单了解下"镜像神经元”是如何被发现的?
1992年,在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实验室里,实验者本想观察猴子在剥香蕉时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在放电,结果当实验人员在给自己剥香蕉吃的时候,发现猴子原本只在自己剥香蕉时才会放电的神经细胞群也放电了。
实验人员本以为实验设备坏了,但后来更换设备又试验了好几次后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实验证明:猴子在自己做动作的时候,和它在看别人做动作的时候,脑中会出现相同的放电反应。
也就是说,观察者像是自己在亲自执行观察到的动作。
实验证明,"镜像神经元”能让我们复刻被观察者的动作和情绪,达到与被观察者同频和共振的效果,而两者间就像是“镜像”一样。
像变色龙能根据外界环境来调节皮肤颜色,"镜像神经元”也能让我与被观察对象融为一体,我们观察对方,就像是在注视镜子里的自己。
"镜像神经元”越是强大,复刻的动作精细度越高、情绪的还原度越高,与完全“代入”一样:
“你就是被观察者,被观察者就是你;我看到的你,其实是我自己”。
所以会有一种逼真的、沉浸式参与体验。
看到安娜痛苦扭曲的表情,会触发你“镜像”安娜的神情和动作,如果此时有台摄像机记录下你的表情神态,同样会观察到皱眉和痛苦的表情。
有个知识:动作与情绪是线性相关、并相互影响的,就像供需与价格一样。
当你保持嘴角上扬时,你会很快开心起来;当你开心起来的时候,你嘴角会自然上扬。
当你保持双手交叉于胸前时,一会你会产生不安与防御感;同样,当你不安时,你会下意识地想要双手叉胸。
当看到一个人面部表情(动作),你就能体会到表情动作背后的情绪,如下图:
网图,侵删
甚至不需要是人,不需要有表情动作以外的任何信息,你也能感受到此时此刻的情绪,如下图:
网图,侵删
如果仔细盯着两张图看一会,你应该能识别和体验到惊恐感。
别忘了,当你在复刻动作时,也在复刻感受;当复刻感受时,也在复刻脸部和肢体动作。
观察到受惊吓者的动作细节越多,观察者越会感受到恐怖。
如果金晨在影片中被撬指甲时,手部有一个明显挣扎往回抽手、以及牙签真插入指缝的镜头特写,恐怖和疼痛感将瞬间袭来。
“镜像”是一种下意识行为,我们“感知”别人动作和“镜像”他人动作的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快到你根本“意识”不到,像重力一样。
重力一直存在着、并时刻影响和作用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并没有“意识”或“感知”到重力的存在,直到苹果砸到了牛顿头上。
同样,我们一直在“镜像”被观察者,而我们却又浑然不知。
虽然你“知道”自己只是在影院里观影、只是在看两张图片而已,你也“知道”危险离你很远,但你依然“复刻”了被观察者的行为和感受。
“镜像”行为类似于条件反射的人类本能,在别人打哈欠时,你会被迅速“传染”;综艺里播放“大笑”的背景音效时,你也会跟着“会心一笑”。
我们甚至还能用“镜像神经元”来解释“夫妻相”的形成过程:
就是两个成年累月生活在一起的夫妻,长期镜像彼此的行为和表情,慢慢反应和表情都会变得异常相似,而表情牵动着脸部肌肉形成的纹理都开始趋同,于是两人看上去越来越像。
“镜像”作用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镜像神经元”及其“镜像”能力?
因为个体的“镜像”能力决定了其“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智商”和“共情能力——情商”。
——从学习力方面来看:
“镜像”的本质是一种模仿,而学习这件事主要就依赖模仿。模仿就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一切学习过程在最初都是模仿。
我们说“镜像神经元”直接决定着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因为模仿能力强意味着能够更好、更快的从他人身上获取经验和技能。
生活中,婴幼儿语言能力的习得依靠的是模仿,他们通过模仿看到的口型、听到的语言声音和语法结构,逐渐便能构建起自己的语言能力。
通过观察他人的沟通行为和互动方式,一个人可以学会适当的社交行为和人际关系技巧。
在掌握操作类和运动类技能时,模仿更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和模仿大师精细的手部动作,能快速学会陶艺、书法、刺绣、雕刻、等等技艺;
通过模仿专业运动员或教练的动作技巧,可以迅速提升自己游泳、轮滑、街舞及高尔夫等等众多运动的竞技水平。
日本有着一位瞬间复刻“大师苦练多年绝技”的女演员,叫森川葵,像剑玉、叠杯、水漂连弹22次、骰子叠摞、叠石等要苦练数载才能练成的特殊技能,森川葵都能很快学会。
例如森川葵在初学叠杯时便以3.3秒创下日本大赛第三名的佳绩、秒叠出超困难的叠石、初次尝试便打破橡皮筋达人世界纪录等,超能力直接给大师看傻眼了,网友更是直呼“天才”,并惊叹“你的努力,在别人的天赋面前不值一提。”
事实证明森川葵具有的超强天赋,就是模仿力,其“镜像神经元”功能强大的就像《火影忍者》中旗木卡卡西的写轮眼,可以直接“拷贝”他人忍术。
可见,镜像神经元赋予了个体“开挂”般的学习力。
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频词“山寨”,就是“模仿”的延展,而中国人是最擅于模仿的,只要被我们观察到的东西,基本能很迅速的仿造出个八九不离十的成品。
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于2003年起决定造车,当时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将自己一辆黑色奔驰S级轿车开进了深圳厂区,然后豪气的给工人们说:“拆了它。”
拆车的目的就是仿制。自此,比亚迪在上海和深圳多个工厂,招聘大量大学生,整日拆车研究汽车构造、通过模仿加深技术工人对汽车的理解。
仅用两年,比亚迪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汽车——比亚迪F3上市,销量迅速突破10万辆。
发现没,一些人好不容易创新创造出来的东西,别人仅靠模仿就做到了!
这就是最快速的学习。
事实上,任何技能快速入门的诀窍,就是模仿,造车是,语言学习是,学习运动技能是,写作也是。
再以写作为例,写作也是一门技能,所以学习写作也要靠模仿。
我的写作启蒙,得益于干前台部门文书时遇到的好经理,我习惯了叫他“健哥”,他当时只用一句话就把写作这件事给我整明白了,“天下文章一大抄”。
“抄”就是模仿,不过这个“抄”不是说让你去剽窃,不是直接把别人思考后的结果拿过来,而是去学习别人写作时思考的角度、思考的方法、思考的逻辑。
说白了,写作是一门关于“思考”和“表达”的艺术。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思考水平”,其次是把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表达”清楚的能力。
一篇文章的信息密度和信息质量,依赖于作者思考的做功量,极少有好文章是作者妙手偶得的,绝大多数文章是作者绞尽脑汁、“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似的挤破脑袋憋出来的。
好的观点、见解和措施,就是在一次次模仿“别人的思考”里长出来的。
作者作为创作者,很像黄金的“锻造师”,于众多沙子泥土之中(众多文献)筛选沙金(亮点),然后熔合锻造出提纯度特别高的文章,这种纯度很高的文章干货满满,才是好文。
这样看,作者搜罗、概括提炼和转述的能力,是一篇文章质量的保障。
话又说回来,一生能遇到几个像“健哥”这样能给你、愿给你点透一件事,并让你有所开窍的人,是一种极大的福分。
——从共情方面来看:
“镜像神经元”强的人能通过亲身感受的方式直接“阅读”和“理解”他人的行为。
在我老家县城里有这么一句俗话,“看你撅下尾巴,就知道想拉什么屎”,形容的就是将对方看透了,比如看到孩子做贼心虚的那个小表情,你瞬间就知道他要干什么一样。
这种一下就能推测出对方行为目的和意图的能力,并不是一种逻辑推理力,而应是“镜像神经元”的功劳,这是一种对行为的直接感知力。
因为“你变成了他”,所有行为的发起者反而成了“你”,而你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想要怎么样”。
这哪是什么“换位思考”,你成为了他,根本不需要换位,像“肚子里的蛔虫”,必然了如指掌。
这就是“镜像神经元”对行为的感知。在感知情感方面,开篇已经详述过了,再比如:
当孩子磕到脚哇哇大哭,这时母亲与孩子“十指连心”,心里会跟着生疼,这就是“镜像神经元会”产生的幻痛,是一种共情力。
聊天时,某个话题把领导惹生气了,有人能立马读出领导的情绪,会立马转移话题,而有的人即使同事拼命给他使眼色、拉衣服暗示,他还是会在那继续巴巴得说。
体会不到和理解不了对方的情绪和行为,就是人们常说的低情商。
当个体的镜像神经元在被触发时,个体能与对方产生强联系,感同身受的了解对方的情绪和想法,这种同理心有助于建立亲密关系,并且能更好地支持他人。
所以,提升镜像神经元能力能有效提升个人的情感智慧,即情商。
在正确理解他人情感和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才能提供更多情绪价值,从而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
现在,我们对“低情商”和“悟性差”的人于是有了这样一种很好的解释,可能的问题原因是他们"镜像神经元”细胞数量少或者不够活跃导致的。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是因为镜像神经元没有良好的发挥出其作用。
仔细推敲会发现,①模仿力强、②共情力高——情商高、③学习力强——智商高,其实是本质趋同的“一体N面”,都是“镜像神经元”强大的具体体现而已。
生活之用
在充分了解“镜像神经元”后,我们应该去重新审视和理解这个世界,并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做出调整。
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镜像神经元”来培养兴趣。
这里有一个点需要重要强调,就是“镜像”的对象必须是动物类活物,尤其以亲眼所见的“人”触发最为强烈。
像手机、相机、纸巾之类的物品不太可能激活镜像神经元,通常是在看到人时,镜像神经元才会被强烈的激发。
就像一个人不会直接对一个篮球产生兴趣,但是如果看到球场上打篮球的球员,那行云流水般帅气的运球,进球时散发的迷人魅力,会吸引迷弟对篮球产生兴趣。
大学里很多想学吉他,也是因为被帅到、被触动和打动到,从而加入了学习者的行列。
吸烟、喝酒也是这样,因为那些吸烟、喝酒的人看上去很“酷”,很有“男人味”,所以即使刚开始被烟狠狠呛到,喝酒像锯嗓子、像喝马尿一样难受,还是义无反顾的染上了。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参与感,如果有人因为做什么事显得特别有魅力、特别吸引人,而你却对做那件事没有任何想法,原因是你觉得那件事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当别人用英语流畅地与人交流,你投去钦佩和羡慕的眼光,但没有一丝学习外语的冲动和想法,是因为你觉得学好英语这件事跟你没什么关系。
别人通过直播带货赚了大钱,又是买车又是买房,你觉得他太牛了,但是自己却想都没想过也去直播带货试试,这也是因为你压根就觉得直播带货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虽然熟练掌握英语,以及通过直播带货赚到钱等等这些事,你即使认认真真的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你如果觉得这些事压根与自己无关,别说会做好、就是连做都不会去做。
很多时候,能推动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的,肯定只会是那些你去做了、或者参与的事情,像彩票中大奖——即使几率再低,也是那些参与者——购买彩票者中的,绝对不会是那些没买彩票、没参与的人中的。
所以很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再觉得什么事都跟自己没关系,要有参与感。
其次,我们再来看其反面,防止滥用“镜像神经元”来培养欲望。
我们要区分好两个概念,“想要”(want)和“需要”(need)。
需要是指我们与生俱来的生理需求,比如一个人在沙漠里快渴死了,不用任何人提醒,他也知道他需要喝水,所以“需要”是生存的根本,是作为人这种生物的基本需求。
“想要”则是在“需要”满足后的欲望,我们想要名牌、想要出名、想要财富,这些想要的都是欲望层面。
随着社会进步,个体满足温饱、安全等基本“需要”并不难,因此为生存担忧和忙碌的时间越来越少,而用来追逐欲望的时间则变得越来越多,人们已然经常处在“想要”的欲望世界中。
有这样一个疑问,像空气、食物和水这些“需要”,都有着生存本能的明确指引,但全世界有着无数能够引发人们渴望得到的潜在事物,那究竟什么才会成为某个个体“想要”的东西?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欲望,多来自于“模仿”,就是有样学样。
类似“榜样”的力量,就是这样一种外部指引,发挥了类似生存本能一样的指引作用,对你确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事物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这里的“榜样”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件事,是任何对他人产生启发和影响的事物。
别人晒豪车,我们也想要;别人晒豪宅,我们也想拥有;别人晒美女老婆、富豪老公,我们也想找一个;别人晒旅游沿途的风景,我们也想去。
这些“别人”都是你竞相模仿的榜样,他们“安利”的好品、好物、好地方,是在往我们的内心“种草”,人们就是通过模仿才会想要得到其他人拥有的那些东西。
我们不会对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产生欲望,像兰博基尼跑车在我出生时早已存在了几十年,但是在我广告或现实中见过它之前,我不会凭空产生任何欲望。
互联网在扩展我们视野的同时,也开始滋生出各种欲望。抖音、快手、小红书、微信朋友圈等等应用,给我们设立了无数的模仿榜样,让“欲望”的杂草疯狂滋长。
我们一直都在做这样一些很糟糕的事,即透过别人的眼光来挑选自己的喜好,模仿让我们追逐看似带来享受的美好事物,但其实通往的是永无安宁与满足的欲望旋涡。
那些看上去非常自律的人,可能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拥有着强大的自控力,而是他们会尽量避免置身于充满诱惑的环境中。
所以,少看些爽文,少看些帅哥美女,少看些炫富的视频,少些攀比的“榜样”,少把手机放身旁,少些欲望模仿,多给自己创造一个清心寡欲的环境,可能内心会更富足、会更幸福。
最后,“镜像神经元”让我们近朱者,远墨者!
“孟母三迁”解释了人有样学样的真谛,李笑来也曾说过:
“个体的学习和进步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交行为,很多人误以为“自学”就是一个人默默地学,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学习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真正的学习,一定是“耳濡目染”式的、社交式的,因为只有耳濡目染才可能真正激活镜像神经元,所以“身教”胜于“言传”。
高三学习这么苦,但很少有人撂挑子,就是因为周围人都这样,互相之间都是刻苦努力被学习、被模仿的对象。
名牌大学里的图书馆凌晨时依然灯火通明,技校旁的KTV包房和网吧一座难求。你考虑过没,“你不行,可能是只是因为你周围关系密切的人水平都这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牛人会连带着与他有关的人一起受益,这种受益不止局限在金钱与名利上,更在于得道者为人处世及认知层面的模仿价值。
马云的司机辞职时,马云拿200万支票给他,感谢他二十年来的服务,没想到司机说不用了,一两千万还是拿的出来的。
马云很诧异,司机每月不到1万的收入,怎么能存下这么多?原来司机不仅赚取分内的工资,还在观察马云投资的逻辑,他愣是凭借“偷师学艺”怒赚了上千万。
跟牛人在一起就是借力偷懒的上上策,通过观察和模仿便可以更轻松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何乐而不为?
任何领域,近距离接触和模仿业内顶尖高手,都是成长的最快方法,与那些自行探索和“攀登”高峰的人相比,你就像是坐着牛人的直升飞机登顶的,根本没法比。
之所以要近朱者,是因为只有在面对面时,镜像神经元才会被触发。
懂得了“镜像神经元”这个概念,指导自己解释和理解周遭世界的价值观会随之变化,决策和选择也会有所变化。
比如你是会选择高手扎堆、有更多学习机会但是晋升困难的大平台、大公司,还是聘你为业务骨干、毫无晋升压力的小公司?
另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你亲眼见过一些人真正做到了,而做到的这个人你知道有缺点,可能这个人还远不如你,但是他确实做到了。
于是你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连他都行,那我肯定也行”。这句话的神奇之处,就是会给你以信心和行动的强大动力。
见到那些“真正做到了”的人很重要;见到那些"还不如自己” 但“竟然也做到了”的人更重要。
相反,近墨者黑。要有意识的远离那些有不良癖好和负能量的人,那些人像极了感冒病毒的携带者,与其赌自己不受感染,或盲目相信自己的免疫力与意志力,远不如在物理上隔离。
再强调一遍,“镜像”的过程就像重力一样,无时无刻在发挥着作用,“镜像神经元”的激活与否并不受你的意识控制,而且平时你也意识不到,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然被传染时,已经晚了。
比如你身边有几个贪吃的胖室友,你会感觉好像胖点也没什么不好,尤其习惯了看她们过瘾的吃相后,你也会有种意犹未尽、没吃尽兴的感觉。
在她们吃宵夜时,随手会给你递上一根辣条,你会欣然接受,这就是你被“传染”变胖的开始。
总是跟着一群狗肉朋友厮混,你慢慢就会染上不求上进颓废,总是跟那些习惯抱怨的人在一起,你慢慢也会怨声载道。
那些容易着急的家长,合理估计其孩子容易着急的可能性超90%;性格懦弱的家长,其孩子性格懦弱的概率也超90%,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能也就只有莲花,而人会因为“镜像神经元”而见样学样。
深处集中营而保持乐观的只有那么少数人,处于勾心斗角的宫廷之斗中而能保持中立的也只是少数,不要高估自己会成为少数。
被染黑后,就像染上毒品的人一样,这个脱去污秽的过程会异常艰辛,当初何必又非要开这个头、遭这个罪呢。
所以,想办法多去跟那些优秀的人打交道,多看积极向上的电影、多读伟人的传记,激活“镜像神经元”的能力,让你“自然而然”去吸收正能量和良好的道德品行。
如果感觉文章有用的话,敬请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哲新ii ,获得更多往期内容。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努力创造个人价值,用文字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