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岛主必赞每日来一赞
迫不得已的孔明被定义成“吃货”

迫不得已的孔明被定义成“吃货”

作者: 夜星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24-07-21 00:10 被阅读0次

    如果说苏轼的“吃”是在流放过程之中“穷作乐”的话。那么诸葛亮的“吃”是在行军过程之中的“苦作乐”、或者说是“野作乐。

    没办法啊,行军打仗也得吃饭,军需供给很多时候成为战争成败的关键,所以战争很多时候会以烧毁对方粮草为策略,以求以少胜多,这事儿很多人都这样干。官渡之战中曹操也这样干,他以两万兵力奇袭袁绍在乌巢的粮仓,续而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以少胜多。

    人是铁饭是钢啊,诸葛亮就没有不为粮食犯愁的时候,从博望坡到北伐,贯穿始终……于是也就始终在为了吃的问题开启各种吃法。

    一:博望锅盔

    苏轼形容月饼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形容锅盔。

    据说火烧博望以后,夏侯惇大打败而归后关羽率兵镇守在这里,这个时候一把火的后遗症来了,动物除了反应慢被火葬的,其余的都逃跑了,这“叫化动物”是没得搞了,原来野外生长的植物估摸着也被葬得差不多了。人家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也得等到明年。加上这七月天旱缺水,不要说烤鱼,连烧水做饭都有些难度,军心开始动荡起来。

    关羽一看这情况赶紧派人向丞相请教对策:“启丞相,博望之火胜矣,然众兄弟无水而炊,非吾不固守也,实乃天公不作美耳。此况当撤兵乎,抑或撤兵乎?再不撤,兄弟辈皆自出觅食矣。相意如何?”

    诸葛亮羽扇一挥,让人把一个锦囊带给关羽,锦囊里面写着:“多用面,少掺水,和面块,锅炕之,待炕熟,香扑鼻,飨官兵,鼓士气。”关羽令军士如法制作,就做成了锅盔。

    《竹枝词》有云:

    武侯征伐食为天,营造锅魁万世传。

    敲打成形如满月,酥酥脆脆恁香甜。

    其实锅盔早在商末或许就有,据说西伯侯姬昌准备出征伐纣时,行军路途遥远,姬昌特意用小麦为每个士兵制作了一个很大的饼背在身上。一来是饼不容易坏、二来不用担心军粮的长途补给、三来在背上还能当盔甲。后来西伯侯所创的锅盔被称为“文王锅盔”。

    可见,很多时候,在某个既定事实前面加上前缀也可以成为“新发明”。比如夹点肉、或者是凉粉等……可根据当地有啥夹啥,顺便夹上名,就成了**锅盔。

    二:馒头

    馒头据说是诸葛亮征孟获时发明的,之前叫做“蛮头”。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说白了也就是人头祭的替代品。诸葛亮在横渡泸水时,瘴气薰天,毒液漫流。而当地有个风俗,需要祭奠河神,而祭神需要用44颗馒头,杀这么多人,诸葛亮不忍心,也与天命不符,复汉是正式而严肃的,不是土匪蛮夷,不能行蛮夷之事。于是诸葛亮羽扇轻摇:遂命士卒杀牛宰羊为馅,外裹其皮作人头之状,而后亲为供品,亲置于河畔置贡品以济神。毒雾遂散……

    有人说这哪里是馒头,这是包子,馒头是没馅的。其实包子一词宋代才开始出现,到了清代才逐渐分化成馒头和包子。其间很多文人儒士将馒头上升到了人生哲学思想的高度。

    诗僧王梵志有云: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果真: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民以食为天,得先让自己能够活着…

    三:煎饼

    小宝喜欢煎饼道的饼,每每看见必吃,我的印象里最深的是山东喜欢用煎饼夹大葱。

    据说,又一次诸葛亮一行被曹军追杀围在沂河、湅河之间。由于跑得太着急,锅灶跑丢大半,将士们饥饿困乏却没办法做饭,诸葛亮便让人把水和玉米面混在一起成糊状,将铜锣放在火上烧,然后把米糊放上去烤,然后找些木棍将米浆摊平,于是香喷喷的薄饼就剪出来了,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从此煎饼在山东流传至今。

    这煎饼可不只是吃食而已,它还被诸葛亮搬上了谈判舞台。赤壁大战前,东吴孙权设宴款待诸葛亮。开宴时,周瑜将江东的特色菜全部归置在孙权的面前,表示固守江东的意思。诸葛亮见状,拿出随身的煎饼,将其余菜肴卷入大吃起来。周瑜大惊说:“先生欲席卷天下乎?”诸葛亮笑答:“江东独存”。于是,孙权也取一张煎饼卷入除川菜以外的菜肴而食,并与诸葛亮会心的哈哈大笑。自此,吴蜀联合抗曹,赤壁大战后,天下三分!

    徐有功有云:

    滚滚长江虽天堑,怎挡百万虎狼兵。

    若非煎饼合吴蜀,天下早已归曹公。

    这不就是一个煎饼引发的血案……

    四:香脆椒

    再一次,诸葛亮正屯军准备南征南夷之地抓捕孟获,但蛮夷之地雾瘴重重,搞不好还有些病疫。诸葛亮愁思难止,忍不住四处闲逛起来,忽然发现一大片辣椒园,个个红彤彤的长条散发出令人有些许兴奋的香。旁边的山民们个个身体健硕健步如飞,妥妥的前锋兵。诸葛亮大喜,赶紧今军中囤积海椒,然后请大妈们干制成段,方便存储和携带。每到擂鼓上阵时便嚼而食之。据说将士气势如虹。当然现在很多事情无法考察,姑且信之!

    五:卧龙茶

    卧龙茶的传言有点多,什么手杖开花等,个人认为,采个味道好的树叶泡制成茶,大概率是孔先生能够干得处理的事,谁还没点兴趣爱好呢。

    至于后世的小河庙茶人以“卧龙”命当地所产茶名,开发研究出的“卧龙系列绿茶产品”,也就是名前加了**的新产品,利于推广而已。

    六:诸葛烤鱼

    这个烤鱼我是比较相信的,常年奔波与各地,因地制宜是必须的,不要说诸葛烤鱼,诸葛烤猪、诸葛烤虾、诸葛烤啥都可以……

    七:诸葛菜

    这是一种襄阳地区特有的芥菜制成的腌菜,相传诸葛亮在隆中时常常将芥菜的根茎部分切碎撒上盐拌饭吃。也就是现在的咸菜,与韩国泡菜同理……

    八:卧龙锅巴

    相传是诸葛亮命姜维的军队驻扎在四川军乐镇时所发明的一种军中食物。锅巴不能倒掉,那是浪费,兑上水加点调料,也果真是美味的军中必备……

    难为了诸葛亮迫不得已被定义成了“吃货”,这是行军过程之中的“苦作乐”、或者说是“野作乐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迫不得已的孔明被定义成“吃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wj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