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洛伊 · 山多尔《伪装成独白的爱情》是今年截止到目前读到的最打动我的一本。作者的名字因为“马洛伊文学奖” 而让人较容易记住。这是我第一次读马洛伊的作品,首先是收到了读书软件的推送,然后因为书名让我想要读一读。原本以为会是一本轻松的、老生常谈的爱情读物,可是当看到男女主人翁用不同的性别意识开始与我对话时,一种震颤的力量透过Kindle穿射进我的内心——原来可以这样写一本书!
这本书由两部分构成《真爱》和 《尤迪特……和尾声》,真爱的那部分是女人与男人先后的独白,我愿意相信那是真实的发生,至于尤迪特她并不是我喜欢的角色,所以不想过多谈及。
一、女人的独白
这并不是一本讲述爱情的书
女人(故事中的前妻)也承认 “这世上并没有唯一的爱情,只是选择去爱那个人,他变成了你的唯一“。 让我觉得惋惜的是:男人(故事中的丈夫)对于另外一个女人(我愿称之为小三)并不是妻子以为的那样深爱。因为一些愚蠢的女性唯爱主义独白,妻子放弃了自己的丈夫,亲手把他推向另外一个女人。在一段感情里,那个想太多的人,总是会把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其实大多数的夫妻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第三者,多数时候都是人们臆想出来的的天敌,用以去调和或解释日渐无趣生活。
孩子不可能是解药
我喜欢作者安排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孩子死去,虽然听起来有些残忍。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之所以存在,可能都是因为父母或者家庭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空隙,需要孩子用一生去填补。我一直觉得,人生来就是为了受苦。但是,却没几个人愿意自己去受自己的苦。大多数人在苦难累计到难以承受的时候,都会选择以爱的名义,去将另一个没有选择权的小生命带来人间,然后将他也束缚在生而为人的苦难里!这世上当然也有喜悦的小孩,他们的到来是为了分享父母漫溢的爱与希望,我想他们是或许是比较幸福的。
二、男人的独白
男人很多时候想要的并不是爱情,而是静一静
女人对于男人的爱,很多时候会像是操心的老母亲对孩子的爱与控制。母亲一旦哪天觉得看不透这个孩子或者感觉即将无法掌控他的时候,就会癫狂。故事中的男人有他真正的母亲,但他的存在从一开始只是为了要调和母亲与父亲的关系,而一旦父亲死去,母亲便没有必要再继续去与一个成年的男人伪装母子。母子之间虽然血肉相亲,但是关系的起初就是一个不情不愿的错误。这样的男人,面对女人无端深切的爱,怎么能不想逃离?
他实际上并不记得自己钱包夹层里的紫色绸缎,他每天的沉默也并不是由于相思。女人总是会把男人所有的行为解读为:因为另外一个女人!男人的一生中,已经有无法逃离的母亲,以及被婚姻绑定的妻子,他为什么还会想要更多的女人掺合进来呢?男人无法战胜的或许只有性,这对于女人也是一样的,人们大可不必如此惊慌!
他以为他在思考更深层的东西
最近看了诺兰的《奥本海默》深有感触,当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在思考宇宙和人类未来的时候,路易斯思考的是一场难堪以及一次晋升。很多人会对这样的路易斯嗤之以鼻,却忘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的路易斯!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以为自己思考的东西是生活的核心,是自己之所以存在的全部意义。所以当男人思考时,他会觉得女人肤浅;当女人思考时,她会觉得男人薄情。最终,男人和女人各自沦陷在自己的思考里,终于彼此无言。这一切的发生往往并不需要很长时间,一场糟糕的谈话,或许只需要一场婚姻。婚姻可以很轻易地将原本两个百看不厌的人拖入烈狱。而更怕的是,在多数这样的婚姻里,男人和女人都觉得是自己牺牲了一切,陪着对方受苦!
究竟什么是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场辩论没人能赢,对于男人和女人,如果能把这些思考摊在桌面上讲清楚,事情都会变得比较简单。但是人性是喜欢神秘的!我们不愿意牺牲自己的神秘感,所以才有无数的故事或者说事故,才有关于爱情无比多的论述。
实际上爱情并不存在,真爱从未发生,人们只是选择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罢了!
三、第三者和故事的最后
可悲的是那个生在土坑里的女人,一辈子实际上并没有走出过土坑。阶层的鸿沟从来就没有那么简单可以逾越,物质从来不可能填补内省的空虚,她讨厌男人身上阶层的香味,却又用一生去讲述这个男人,实在可悲!
不同阶层的人活在自己拟定的关于阶层的讲述里,而这些讲述往往采用的是不同的语言。人不能去过多思考自己阶层以外的事情,这并不是因为你想不明白,而是你很容易因此而错过来自己真实的生活。在土坑里与老鼠一起长大的女人,哪怕是睡到了蚕丝的床上也忘不了自身的肮脏!可她却没有用心去洗净自己的肮脏,而是任由这肮脏躺在床上。
这是伪装成独白的爱情,还是真的只是独白?人们关于生活和爱的许多思考,很多时候都是无意义的。你的独白或许并不需要听众,而是要小声地说给自己听。如果一个人不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谁又会来倾听你呢?
愿我们都不再伪装,尽情享受自己一生的专属独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