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电梯,发现之前的一位女性朋友,她住在其他栋楼,怎么会提着垃圾,出现在我这个楼层?一问,她回答得很是爽快:我离婚了,和闺女住在这里,租的房子。哦,难怪经常在楼下碰到你闺女呢,你儿子还和我儿子分在一个班儿呢。她似乎不太清楚这一点。可见,这婚离得很决绝。
对于离婚她回答的很坦然,许是她知道我的工作,见得多,不至于大惊小怪。想想我之前在登记处,听了多少离婚故事,我似乎很容易令他人敞开心扉,然而,我自己遇到困扰时常常习惯独自面对。我羡慕认识我的人可以在我面前那么坦然暴露自己的隐私,然而我却缺乏这个能力。
她其实错了,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很是大惊小怪。我原本对她的假想是:她怎么那么会生?老大儿子老二女儿,女儿那么漂亮,家里住着个复式,婆婆能说会道,看她的朋友圈挺有生活气息的。怎么会离婚?但我没问,她扔完垃圾就去跑步了。有天早上看见她穿着短袖,在楼下看手机,这明明是秋冬季了,她那没有涂粉底的脸,像是没有洗漱,就去跑步了。可她的朋友圈儿那流利的英文,那白而瘦的脸.....一种极其积极美好的生活方式。而我万万不敢不施粉黛出门,别人说我皮肤真好,我却很坦诚的说我涂了粉底。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很会在朋友圈儿展示一种高级感的生活,其实私底下可能是一地鸡毛。就像我有时看伴侣万万不顺眼,虽不在朋友圈儿秀恩爱,但也会某人某人的拉出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滋润生活,可其实吃一次日本料理不得多心疼,一千大洋瞬间就被生鱼片干掉了。花了这么多,在朋友圈找找存在感也算解解恨。当然这不绝对,有时它是记录生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殊不知真正厉害的人儿是基本不发圈儿的。她不需要假想的存在感。然而,我需要,我弱弱地想。
有天和主任聊,那基本不发朋友圈的人儿,却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有房子,十一可以和伴侣去长城脚下住高级酒店;另一位主任从不发圈儿,却去看望澳洲读书的闺女,喜欢在那里看各种展,读英文原版书;还有一位朋友,在美国定居,住着大房子,基本见不着她在朋友圈的踪影......
所以,有种感觉:真正过得好的人不在朋友圈,它是给一拨脆弱的在现实中存在感不足的人儿准备的。我哭。
我们也许很会假象他人的生活多么美好,通过他们展示的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殊不知每个人都是冷暖自知,上帝没有多偏爱谁,“心不唤物,物不至。”他有他渴望了,他没有他不想。一切都在平衡之中。
所以,打破我的想象,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