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堂巡查发现低年级的课堂比之前要“澄澈”一些,看上去整体很清爽,再一看,发现了新的现象:原来因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坐在教室里陪读的家长都不在课堂上了 。各个班级敢于这样尝试,得益于一个多年教学经验的老班主任有益的经验。这位班主任是在特教岗位耕耘了30年的老教师,还有几年就退休了,自己的孩子读大学了,没有太多负担的她又主动请缨承担起了一年级班主任一职。
在特殊学校中,一年级的班主任可不是那么好带的。记得自己带一年级的时候,整天都是在焦虑和失眠中度过,不是因为担心学生惹了祸,就是在想怎么处理学生惹的祸。现在做一年级班主任更困难,首先学生的程度一般都比之前要严重很多,大多数学生需要家长陪读;其次,教师资源不足,即便是做了班主任还是有大量的课务负担;再次,班级中有了十来个陪读家长,家长的年龄、认知层次和教育理念不同,会给教育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但目前看来,有经验的教师主动承担重担,确实会有很多有益的影响。
这位班主任首先分析了自己班级的情况与孩子的能力,然后引导家长朝着自己的教育方向努力,在没有劝说和要求的情况下,家长们自愿地做出了一些有益于班级和学生的决策,渐渐地家长和老师就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 低年级虽然各班情况有所不同,但有很多类似,一个班主任的经验可以推荐给其他班级选用,她的行动像是落入池塘的石子一般,荡起涟漪影响着身边的人,有时候学校遇到的难题就在经验的推广中解决了。
下课时,跟一个同事闲聊,她说自从把家长“请”出课堂之后发现孩子们的课堂行为也没有那么差,并且之前家长在教室里的时候,孩子们压根不会去思考,看似作业完成得很好,其实都是家长在助力。家长不在教室辅助后,让一些本来不够优异的孩子,显得更突出了,这些孩子不会再因为问题被大人们“抢答”而放弃思考,而是认真思考后,迟一点回答,这个“迟”的时间是用来思考的。而原本表现不太好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是啊,家长在旁边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替代”了孩子们思考,或许这也是陪读家长群体只增未减的原因。
如果说一名老师最得意的在于培养了一个好的学生的话,那么学校管理者最欣慰的大概是有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看似平平凡凡,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 如果一个单位,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那么这个单位也会蒸蒸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