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调频散文简友广场
文智斌 | 贾薇盐津记忆

文智斌 | 贾薇盐津记忆

作者: 侧身的贾薇 | 来源:发表于2021-01-30 22:20 被阅读0次

作为70年代盐津街上的两个奇人之一,文智斌没有刘包包“吓人”,却比刘包包神秘。

文智斌同样身高一米八以上,只是又黑又瘦像根竹竿。

从我记事以来,他一直住在太平缸,只有赶场的时候,才看得见他到街上买点菜。

听说文智斌会武功,这个传言在盐津坊间流传很广,但小娃娃们找了很长时间证据,一直没有找到。

我家离太平缸很近,枯水时候街上人打水的“嘭嘭”声清晰可辨。文智斌就住太平缸大水池下面的一间小房子里。房子小,阴暗、低矮,经常听得见他深夜咳嗽。

有一次看见他头上包着纱布。娃儿些就传说是文智斌头天晚上抓小偷,过招的时候把头磕破了。

为了印证这个传言真假,我们还问过门诊所的刘医生。

刘医生说他认不得是不是抓小偷,反正额头上是缝了三针。

等下场口的叔叔嬢嬢们去太平缸挑水,问他头上怎么包着纱布,文智斌讪讪一笑,说是门矮没注意碰斗头了。

得知真相的我们,遗憾得差点眼泪掉。

后来终于想通,常年佝偻咳嗽的文智斌实在是不像习武之人。

By:simmy2046

1936年春天,文智斌一路逃难来到盐津。

到了盐津城,他已经饿了三天三夜。

那天晚上他奄奄一息睡在街上一户人家门口,身上就只有几匹芭蕉叶盖。

第二天一早醒来,这户人家的老婆婆递给他几个泡粑,就是那几个救命的泡粑,让文智斌把盐津当成了自己的家。

1936年盐津城土匪猖獗,逃难之人数不胜数。

住在街背后坡坡上那些人家户,天一黑就赶紧关门,有时候门关晚一点,要么被土匪盯,要么被叫花子抢。

居民们不堪其扰又无计可施。

有一次几个叫花子抢街上廖家粑粑店,正好睡在旁边屋檐坎上的文智斌一出手,就把几个叫花子收拾得屁滚尿流。

文智斌会武功,估计就在这个时候从盐津街上传开。

当时盐津街上流散的叫花子不下五六十人,散兵游夫经常偷鸡摸狗。不过真正让文智斌震住叫花子的是1938年冬天。

当时盐津街上突然来了二三十个“吃大户”的人。今天骚扰一家,明天侵犯一家,专盯盐津街上的殷实大户。

那些年大户人家也没有余粮,成年被逃难的人和土匪抢早就不堪重负。

“吃大户”一来就盯住当时街上的罗家、袁家、李家、贾家等几家大户不放,不给钱不走,不给就在人家门口放鞭炮、泼大粪,甚至还逼死过一家人的老婆婆。

当时文智斌已经小有名气,经常帮叫花子们调解纠纷平和事端。

他说话慢条斯理,会识字会讲大道理,加上“会武功”的传言盛嚣,只要他出面,叫花子们基本上听他的。

这次几十个“吃大户”给盐津街上带来这么多麻烦,不解决点问题说不过去。

传说文智斌同样带着20多个人去找“吃大户”的“论剑”。

当时被盐津江湖称为“下场口论剑”的谈判,就在下场口一个坝子上拉开,两边站满各自人马还加上看热闹的男女老少。

两个“老大”表情严肃当中坐立。

我问你要干什么?你说你要这么干;我说你不能这么干,你说你非得这么干;我说你这么干就是不讲武德,你装佯说不懂什么叫武德;我说你不懂武德就不要怪盐津人不客气了......

“论剑”历经几番回合不算顺利,但文智斌已经有所准备:迫不得已就跟他们干一场。

远道而来的人出自武术之乡,文智斌清楚,不到万不得已不出这一招。

文智斌整整跟人谈了两天,据说那是文智斌打得最好的一场“以文制武”漂亮仗。

两天“论剑”没有把酒言欢,但文智斌胸有成竹气定神闲。最终文智斌没有辜负他爹妈取的好名字,以文智取彬彬有礼赢了这场“论剑”大会,“吃大户”一伙无奈从盐津城撤走。

文智斌这一场不仅得到好些盐津居民肯定,也得到民政部门一定认可,希望他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下,在民间起到一定正向作用。

就此,文智斌名正言顺,成为盐津街上的民间正牌“和事佬”。

文智斌管“丐帮”有自己的一套。

一不准偷抢,二不准打架干坏事,三不准随便屙屎屙尿。

当时盐津的官茅司不多,一条街上只有两个,一个在上场口,一个在中巷子。

上场口和下场口两边没有盖房子前有两个空坝坝,街上的人放猪、放鸡就在这些地方,许多叫花子图方便跟斗乱在这些地方解决。

文智斌做了规定,不允许叫花子们在这些地方乱来。

说话有理有据、管“丐帮”有规有矩,让文智斌在盐津街上名气不小。大凡有外地人到盐津要饭,首先要遵守盐津“乡规民约”,如果不遵守,一律撵出盐津。

久而久之,文智斌以善为主的一些土办法,倒也得到不少群众欢迎。

又晃十多年,盐津改天换地迎来了新社会,街上的“叫花子”越来越少,文智斌慢慢变得无事可干。

落寞的文智斌彻底退到了太平缸那间小房子里面,唯一没停的只有他的咳嗽。

文智斌孑然一生,虽然传言很多,一直真假难辩。他究竟从何而来?他究竟有没有武功?他到底做了什么?关于他叱咤江湖的那些往事,彻底风中飘散。

在我家搬离盐津的头两年,他死在一个孤独的晚上。

相关文章

  • 文智斌 | 贾薇盐津记忆

    作为70年代盐津街上的两个奇人之一,文智斌没有刘包包“吓人”,却比刘包包神秘。 文智斌同样身高一米八以上,只是又黑...

  • 家家 | 贾薇盐津记忆

    1925年,盐津滩头花秋刚满17周岁的少女王顺英,被父母嫁给了同村大9岁的袁世章。 王顺英是王家独生女,家境贫困,...

  • 爆米花 | 贾薇盐津记忆

    小时候能吃到的零食不多。 女娃儿除上山讨泡儿吃,男娃儿上山讨八月瓜,家家过年打糖,其他就没有什么好吃的了,好吃的都...

  • 染房 | 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染色资源丰富,蓝靛、茜草、枙子等几种主要染色植物与盐津境内气候、地理相适宜,自古以来野生长势蓬勃。 据说用蓝靛...

  • 盐津一中 | 贾薇盐津记忆

    去坪街我舅舅家,必须路过盐津一中。 因为整个小学和初中都在东方红小学读,如果不是每月必去舅舅家看家家家公,不会对一...

  • 抢冰糕|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是一个“夹皮沟”,两座大山夹一条关河,热的时候热得要死,冷的时候冷得要命。 小时候冬天有地炉子,再冷的天,脚放...

  • 假山洞 | 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受关河、白水江切割,地形险峻、山势陡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整个地貌景观分为岩石地貌景观和喀斯特地貌景观。”...

  • 刘包包 | 贾薇盐津记忆

    上世纪70年代,盐津街上的娃儿一哭闹,大人吼声“刘包包来了!”娃儿赶紧就闭上嘴巴。 刘包包是谁?80年代以后出生的...

  • 大医院 | 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县医院有两个地方,一个在街上中巷子附近叫“门诊所”,一个在坪街背后燕儿窝坎底下叫“大医院”。 街上的门诊所我熟...

  • 二旅社 | 贾薇盐津记忆

    二旅社在盐津贸易公司斜对面。 大众食堂背后有一个“国营旅社”,盐津人喊“大旅社”,所以把后来建的这家叫做二旅社。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智斌 | 贾薇盐津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tl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