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父亲一直在大队部属下的诊所免费行医,收入归集体所有,大队给他记的公分还比不上一个普通妇女的劳动。他解决不了家庭的经济困难,农忙时还耽误干活,为此奶奶没少唠叨他。
八十年代中期,终于允许单干。父亲决定从集体诊所走出来,开家私人诊所。但是父亲担心大队干部不高兴,没有直接单干,而是摸索着创业。
父亲先盖了两个大棚,进行蘑菇栽培。他买了很多蘑菇栽培的书籍,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步操作。他联系了菌种,像扶养婴儿一样小心翼翼。
种蘑菇离不开水,当时也没有专门的水井和配套设施,父亲用瘦弱的双肩去挑水。一担,两担……毕竟是两个大棚啊,每个大棚至需要二十挑水。父亲的双肩磨肿了,汗水湿透了背心。蘑菇需要三五天洒一次水,父亲几天就要经历一次繁重的劳动。毕竟挑水不方便,菌种还是有点缺水,出的很慢。
当看到灰白色的小蘑菇悄悄地探出小脑袋时,父亲仿佛看到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欣慰又激动,瘦削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蘑菇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接下来是如何出售的问题。
蘑菇当时还是稀罕物,价钱也可以。可是父亲就像一个书生,抹不来面子,不会在集市上叫卖。最后总以便宜价格兑给餐馆。
蘑菇种植很成功,父亲却没有发财。
后来,父亲又改行养殖长毛兔。出来领工的叔叔拉回来一车厚木板,本来打算做家具用的。父亲全部把那些木板拉到木剧厂冲成长条,做成兔笼子。叔叔和奶奶暗地里都砸吧嘴,觉得太可惜,不知道父亲折腾来折腾去能否挣到钱。可是父亲认准的事,没人劝得了。
印象里,父亲买了四只种兔,两公两母,价位刚好能买一头牛犊。母亲听后心疼得不得了,说父亲就会瞎折腾,看他能发财不能!养兔子也是个技术活儿,已经成年的大姐担起喂兔子的重任。什么时候喂食,什么时候添水,兔子出现什么症状,兔子什么时候产仔……大姐都非常精心,她及时像父亲汇报,父亲最快时间想出对策。
在父亲和姐姐的精心管理下,兔子由四只发展成几十只,几百只。等兔子该剪毛时,父亲特意买了一把专用剪兔毛剪子。当时兔毛是九十元一斤,但是兔毛又是那么没份量,每次仅仅卖百十元元。记得有一次,有只成年兔子生病死了,母亲把它炖了炖,端到餐桌上。久不见荤腥的我们姐妹吃得热火朝天,父亲却不动筷子。母亲说,父亲难过,吃不下。一只兔子又要损失多少钱啊!
大概过了两三年吧,父亲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家庭诊所,这才是他活动的舞台。从此开启了真正属于他的事业和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