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商业经济趣知识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程笔记
在理论发明变成产品的过程中,企业家精神占多少比例

在理论发明变成产品的过程中,企业家精神占多少比例

作者: 一个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14:24 被阅读2次

    供应行为的真相

    供应行为的真相,分为三部分:1.盈亏是由全盘计划来核算的;2.规模经济是向前探索出来的;3.产业集群是供应的趋势。

    盈亏是由全盘计划来核算的

    供应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商人在开业以前,先做一个全盘的预测,是一个计划,一个猜想,觉得他的产品只要生产成这个质量、只要生产成这个规模,他就能卖出去,就能赚钱。

    前面也说到了,无论掌握多么详尽的信息、数据,在做决策时,都带有猜测的成分。这时只要商人有信心,项目就会启动。但到底能赚钱、赤字经营,还是关门,市场说了算。

    这时所有成本的核算,是根据项目的变化、市场的反应做出的。比如养猪,猪肉、猪皮、猪骨都能卖钱,假如突然一段时间,市场只喜欢猪皮,还养猪吗?

    养,只要猪皮的收入能覆盖到所有的成本,就可以养。跟会计如何核算没有关系,会计的核算,只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前两年有个现象叫“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只要整盘生意能够赚钱,具体哪个环节免费,哪个环节赚钱,都无所谓。简单说,盈亏靠通盘的项目来核准。

    规模经济是向前探索出来的

    我们永远无法在事前知道规模要多大才经济。有本书非常详尽地说明了这件事叫《集装箱改变世界》,集装箱探索世界的例子,从形成理念、尝试、攻克障碍到成功。

    在事情没做成之前,每一次努力看起来都是亏损的,没有人知道这规模要做到多大才算成功。只有走到最后,胜利了才知道这是能胜利的。

    产业集群是供应的基本趋势

    竞争总是在供给者和供给者之间展开的,在需求者和需求者之间展开的。按理说,供给者应该远离其他供给者,但现实是供给者经常聚集在一起,为什么?因为有好处。

    好处一,能够让需求者、购买者方便地做出比较。看似在竞争,实际上在彰显品质,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好处二,可以互相协同、互相帮助,互相抵消由于生产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比如上篇中投资加速器效应,看到的增量可能是过激反应,供给者之间的协同,可以抵消到风险。

    好处三,供给者与供给者聚集起来,能够形成生态。高度分工本身,就能带来质量的提高,也能够带来创新。就像那个小岛上,创造出玻璃的那群人。

    问题:政府到底是应该制定产业政策,指导企业发展,还是让企业自发寻找自己发展的路径更合适?为什么?

    首先价格,价格是交易中形成的,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可以决定。

    其次政府无法在事前,了解未来的走向,做出的也是带有猜测性的决策,同时不用承担直接责任。

    最后企业自己寻找,企业更了解内部情况、盈亏、状态,更关心后果,更需要承担责任,所以更可能做好。

    企业家精神

    前文说道,规模经济是向前探索出来的,而进行这项探索,是否成功,有个必须依靠的,就是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

    企业家精神就是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在人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满怀希望往前冲的精神。但很难具体的描述和衡量。

    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评价标准,比如反应速度,新兴企业的数量,再比如遗产数量,国家个人创业人数,但这些好像又不能完全说明企业家精神。

    直到薛老师开始,关心科技创新背后的制度原因,而后感觉它其实可以形容、可以刻画、可以体现、可以扶持的。薛老师准备的一张图,分享给大家。

    这幅图上,红色部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舍,绿色的建筑物是能源公司,橘色的是IT和数据公司,蓝色是生物制药公司,黄色是风险投资公司,他们把麻省理工(MIT)团团围住。

    这些公司的利益、诉求、市场导向,牵引着MIT的研究方向。看这个图就知道,哪有科学研究是单凭兴趣就可以完成的,任何的发明创造,背后都要有大量的投入才能完成。

    科研的背后,要耗费大量资源,比如实验室的小白鼠,贵的可以几千美元一只,因为它要生固定的疾病。这些资源决定了不可能让科学家凭兴趣就能走得远。

    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精心规划的结果。这还只是理论上的发明创造,到真正转化成商用的产品,也是非常漫长的,必须由专业人士来完成。

    今天一个科学家必须跟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制造商、营销专家紧密合作,才能把理论推向实际,把想法变成产品。这其中的制度设计尤为关键。

    最重要的制度原因,就是1980年颁布的“拜杜法案”,要解决的问题是,政府花了钱,科学家形成专利,但没有商用,没有转化成产品,造成的浪费。

    转变成了,知识产权归政府,商业开发权归科学家或其所在机构,可以进行产品转化,所得收益归他们所有。这样下来,科学研究和商业利益之间打通了,很多科学家被聘去做顾问,帮助解决问题。

    科学家把产业中遇到的问题,市场的需要,带回实验室里。科研和资本的结合不再是单纯的兴趣了, 变成了实际的利益,导致了创新创业的热潮。

    还有大学方面的支持,大学相当慷慨,这种慷慨、鼓励和知行合一的做法,也是美国科技创新,能够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其中企业家精神占贡献的多大比重呢?

    答案是99%,科学家完成了发明创造,商人说我把它转化成产品吧。科学家和商人怎么分呢?1:100,很惊讶吧,因为1:10,1:50,都做不成。这个探索很不简单,也印证了,关于价格的规律: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问题:你认为中国人和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擅长哪方面的创新创业呢?美国人又擅长哪方面的创新创业呢?各自专长不一样,主要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呢?

    中国人比较擅长模式创新、开源的、不需要设计专利技术的创新;美国人更擅长大量专利保护技术的创新创业。

    专长的不同,背后直接原因是制度。美国的那套常年积累、行之有效、值得借鉴的制度经验。但制度的背后是人,是人推动的,人的背后是反复的博弈。

    谢谢欣赏,个人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评论。观点来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理论发明变成产品的过程中,企业家精神占多少比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vv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