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记述公元前一千零六十六年,武王伐纣以后,封召公于“燕”,便是现在的北京一带。而又赐名燕国的京城为“蓟”。
根据我国造字的习惯,上面的草字头意味着它和植物有着极大的关系,也就是说“蓟”在此时已经是蓟草了。蓟草为刺儿菜的别称,我们自然可以得出此时刺儿菜也已经出现在了古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名医别录》里,以“小蓟”为名的刺儿菜算是得到了确实的认证,此时的它不仅在古籍里有了姓名,甚至连药用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一并也被记载了下来,从此,这个一直是穷苦人们用来果腹度日而食用的野菜,凭借着被发掘出来的药性药效,依托于历朝历代的医书典籍得到了相对连贯的历史文献记载。
在《本草经集注》中,刺儿菜被称为“猫蓟”;而到了《本草图经》中,它则名为“青刺蓟”、“千针草”,并有“生捣根纬汁服,以庄吐血,鲤血,下血。”的用法。
《本草汇言》中也肯定了它是“凉血止血,保新血,去陈血之药也。”;《救荒本草》中称刺儿菜为刺蓟菜;而到了《纲目拾遗》里,刺儿菜被记载入册的名称第一次和它的中文学名发生了重叠;之后的一些地方中草药志则是在刺儿菜的名目下记载了些由于地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俗名,但此时刺儿菜所指代的具体植株已经十分确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