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人,首先是个真实的人。
1989年,她父母离婚了。16岁上高中的时候,她用自己起的名字重新走入社会:李一诺。
她写了一本书《力量从哪里来》。
她办了一所学校,一土学校。
她说:每个人的力量都来自于自己心中的画面。
她毕业后进入麦肯锡,10年时间做到董事合伙人,在高光时刻毅然离职加入比尔盖茨创办的盖茨基金组织,成为首席代表。6年后再次离职创业,离开大公司,大平台,亲自下场去创业。
真正能改变你的人,往往是没有想改变你的人,是他们做了自己的样子,你看到了,将其化为内心的需求,改变才会发生。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她家非常整洁干净。我当时就想,这样真好,我的家也要这样,于是回家开始收拾。』
反过来看,我们对别人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做好自己,没有“改变别人”的动机的时候,别人反而更容易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内生的、持久的。
我们感受到的外界是内心世界的镜像,如果改变内心状态,我们感受到的外界也会随之改变。
因此,在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不妨向内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放下”什么。
改变世界不易,环境经常是恶劣的,而这幅内心的愿望图景是我们唯一的力量源泉。
世界是人感知的世界。
我们说出来的,未必是自己脑壳里想的那个东西。对方听到的东西,照样有它的主观性。
大家认同的道理才叫有道理。
大家心里对某一件事的画面是一样的,那就形成了共识,没有的可以变有,假也可以成真。
比如人人都相信房价会涨,个个采取行动,那就真会涨。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如果某个共识破灭了,那么,本可以干成的事情,就干不成。到手的黄金,马上变成泡影。
每一天把头发剪干净,把衣服穿周正,从内心里给别人真诚的微笑,不经意间,你也会影响一两个人。
人生不是客观的经历,恰恰相反,是主观的过程。最终,我们是谁,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是别人能定义和决定的,只有“我”有权利、有能力定义自己的人生。
遇到困境的时候,提醒自己,很可能是我画地为牢了,钥匙就在我自己手里,我们永远可以做不同的选择。
如果心情不好,我就用圆珠笔在纸上画一个黑压压的大蛋,这也是画画。这个大黑蛋有很多信息,它有很多表达的价值。
哪一个改变,不是从“我想”开始的呢?所以,在现实的重重困难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唯一的选择。
因为疫情的影响,李一诺花1年时间把过去20年的踩过的雷,遇到的坑、做错的事情说出来。
我们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寻自己。
玛丽亚·凯利提到,人和外界的关系会经历四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事情发生在我身上。
我是一个接受者、受害者。
→ 第二个阶段,事情为我而发生。
所有发生皆有缘由,是为了让我看到不曾看到的东西,前往不曾去的地方。
→ 第三个阶段,事情发生了。
事情发生了,和我无关,我是抽离的观察者。
→ 第四个阶段,事情经由我而发生。
我是所有事情发生的通道。
一本书带给我些许勇气,打开一些缝隙,面对那些曾经和当下的“不敢”,感受在时光的缝隙里,属于我自己的生命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