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追了一部韩剧《天空之城》。
这部剧讲述的是居住在天空之城的韩国中产精英家庭,为守护中产地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惜一切,互相攀比,乃至人性扭曲的故事。
剧中既没有勾心斗角的宫斗,也没有吸人眼球的虐恋,却以23.779%的收视率完美收官,在豆瓣评分高达8.8分。
为什么?
因为它戳中了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痛点,引发了无数家长和孩子的共鸣,也敲响了韩国教育的警钟。
在剧中,法学教授车民赫是一名成功学的忠实拥趸者。为了把三个孩子送入名校,车教授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不仅亲自组建天空之城的读书会,每晚还在书房辅导监督孩子们学习。
在灰色幽暗的书房里,车教授每天端坐在孩子们身后,虎视眈眈。在他的书桌上,醒目地放置着一个白色计时器,滴答滴答的声音,好似定时炸弹进入了倒计时,听得人心惊胆颤。孩子们坐在灯下学习,看上去就像正在被审讯的犯人。

这位随时会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咆哮怒吼的父亲,还特意在书桌中间摆放了一个金字塔模型。每天,他都会指着金字塔,向孩子们灌输他的成功理念,要求孩子们努力爬上金字塔顶端。

他的大女儿世丽赴美留学,虽然拼尽全力,依然未能考上哈佛。由于害怕面对父亲,世丽不得已撒谎,假装被哈佛录取,不料却因为在哈佛蹭课被校方发现,遭到哈佛起诉。为逃避责任,世丽只好躲回韩国。
一直引女儿为傲的车教授,在得知真相后暴跳如雷,而世丽亦是声泪俱下。她痛诉父亲爱的只是能够考上哈佛的女儿,而不是自己。她诘问父亲:“爸爸,为什么你爬不上的金字塔顶,却非要我们登上去?”

02
虽然这是一部韩剧,但剧中所呈现的问题矛盾,在我们身边也普遍存在。
很多父母,甚至连车教授都不如。虽然车教授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都有些过头,但至少身体力行,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并不惜亲历陪伴。
可不少父母,不仅缺席孩子的教育陪伴,而且对自己和对孩子,采取截然不同的双标。
父母可以生活无序熬夜睡懒觉,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父母可以说粗话,飙黄段子,却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父母可以赌博乃至夜夜笙歌,却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书来读;
父母可以是低头族,日日手机不离手,却要求孩子远离手机,不沉迷网络不玩游戏;
父母可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却要求孩子奋发图强,力争上游;
……
殊不知,有句话叫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当父母自己都无法抵御外界诱惑,不能把控自己的生活时,又凭什么去要求孩子?当父母对自己放弃自我管理,拒绝学习进步时,又拿什么去教育孩子?

03
在《天空之城》里,还有一个家庭,父亲姜俊尚是医生,母亲韩书珍是全职太太,他们有两个女儿。
长女姜艺瑞自私,任性,却因为成绩优异,成为韩书珍的骄傲和希望,被她时时捧在手心,动辄予以嘉奖;
次女姜艺彬率真,坦诚,但学习成绩一般,不仅被韩书珍视为问题孩子,还常常受到姐姐的嘲笑,成了家里的夹心饼。
不关注心理健康,不重视品格培养,只要成绩好,一切都OK。扭曲的教育理念,让母亲韩书珍失却了正确的是非美丑评判标准,对两个女儿无法一视同仁。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看过的一篇文章。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在臭名昭著的集中营里,他看到,学有所长的建筑师建造了杀人的毒气室,医术精湛的医生却成了杀害孩子的凶手,受过高等教育的士兵则一次又一次对妇女、老人和儿童举起了枪……
他很困惑: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如果一个人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却连起码的道德良知和人伦底线都不具备,甚至还让知识沦为助纣为虐的工具,那么教育又有何意义?
同样,在当下,被升学率绑架的教育,也早已失去初心,偏离了以德育人的航向。不管是否成人,一味追求成才,导致悲剧频发。也因此,才有了复旦大学的林森浩投毒杀害室友黄洋的惨剧发生,才有了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报复杀害四名室友的惊天血案。

04
在何帆教授的新书《变量》里,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川广源的范家小学,在校长张平原的带领下,让一群留守儿童在这里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因为深居大山,在升学率上没有任何优势,所以他们得以挣脱应试教育的魔咒,自由成长;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反而让老师们少了一份干扰,可以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更好地引导培养孩子;
当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不再是以升学为重心时,老师们的教育反倒回归本原。如何让孩子们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如何让孩子们变得自立、自信、自尊、快乐,成了老师们的首要目的。
或许他们现在处在金字塔的最底端,或许未来他们也不太可能爬上金字塔顶,可是这很重要吗?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获取幸福的能力,他们一定会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更何况,社会的收入分配已经越来越倾向受过专业训练的劳动者,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收入不是问题,生活不是难题。
中国的父母应该是全世界最愿意为儿女付出的,只可惜我们的付出过于物质化。我们要么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要么大包大揽低到尘埃里,就是很难与儿女成为精神层面的平等的朋友。
而且,所有打着为你好的付出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交换条件,那就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的人生,将自己的欲望和梦想强加于孩子。

其实,在每一种获得的背后,都会有许多隐形的代价。如果仅仅为了爬上金字塔顶,为了保住中产的地位,为了满足父母间的攀比心虚荣心,而不惜扭曲孩子的心灵,牺牲亲子关系,彼此为难,互相折磨,甚至酿成人间悲剧,实在是得不偿失。

巨大的升学压力,早已极大损害了两代人的情感关系,焦虑,攀比,虚荣,我们人为地让孩子背负了太多。
先成人,再成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最好秉持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有能力的天上飞,没能力的留身边,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幸福。不必强求,亦不必责怨。
父母不是万能的神,也无需去主宰孩子的人生。就像《天空之城》剧中所说:神之所以赐予我们孩子,就是让我们体会一下,有些事情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的。
一生不长,幸福最好,能不能登上金字塔顶,真的不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