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上过学和没上过学的区别就是在人生这件事情上的思考是有差别的。
上过学的人是绝不甘心就平平庸庸的过一辈子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那不是金钱能满足的。是什么呢?就是理想。
前几天和朋友谈到,他说他不想像机器一样的干活,他想干点有意义的事情,我当时心里在想,还好,我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了,那就是写作。
说了这么多,来看看路遥先生对于理想是怎么理解的?
不能把理想当作一种职业好坏的标志。我认为每一个人不管他事什么工作,在每一个行道里都应该有追求,这种追求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比如你能当一个作家,通过努力实现你的理想,这很好;但是你觉得你的才能是当一个好木匠,最后做出很漂亮的家具受到大家喜欢,千家万户都争着使用,未见得比当一个蹩脚的作家差。有人搞服装,这也是普通工作,但是由他做出的衣服大家都喜欢穿,这也是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硬要在服装工人、木匠和作家这三者之间分出哪种理想是最好的理想,我认为只能得出愚蠢的结论。每一个都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生活追求,都可以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就我所知,干木匠的人就是把它当成谋生的一项本领。当这行不挣钱了,立马就干别的去了。把木匠当成自己一生的工作,有意义的工作,这样的人很少吧!
服装工人是很少可能把这工作干的有意义的。设计服装的人有可能把他的工作当成事业来对待。
再来说写作,我想很多作家都能找到写作的意义,很有可能把它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对待。因为它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这是我为什么写作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仅仅是用来挣钱的工具。
现代人缺少一种激情,我对这样的现象很有同感,明明很年轻,却对生活缺少一种热情。未老先衰,这是很可怕的。
我觉得在青年人身上应该有一种罗曼谛克的东西,尤其是在一个太世俗、太市民化的社会中,罗曼谛克能带来一种生活的激情。想想战争年代,那时候男女青年有什么物质的享受?但他们那么年轻,有的人在二十来岁就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为一种理想,为一种精神,而使青春激荡。这种活法,是非常令人激动和感奋的。如果一个人在精神生活上没有光彩,即使他有好多钱,仍然是贫困的——和贫困一样可悲。
毛姆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他的小说世界不是世俗的世界,小说里的人物不以追求金钱,追求好的生活为目的,而是重视自己的内心,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
我很认同路遥先生说的这段话,我很感动。他可以说是说出了我的心声。对他的喜爱又多一分。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自己满足于现状,有点不思进取,没有什么追求,也没有什么理想,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所有的人一生要思索的问题。如前面所说实际上就是我们应该咋样活着,或者说咋样活着才有意义。在任何时候,在物质不发达的时候,一直到物质发达的时候,永远存在人应该活着这样一个问题。好多问题要青年自己解决。归根结底,我们需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和一种过分的自我主义。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使自己活得很快乐,也应该想办法去帮助别人。
现在的九零后都活的太自我了,包括我自己,这也是一种病。
我发现发达国家的人很喜欢帮助别人。中国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变得自我一点也许是一件好事。中国在经历了这样的特殊阶段,一定会迈向更好的明天。我希望中国越来越好。
怎么样才活得有意义,怎么样过一生,你心里有答案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