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谷穗文刊中国传统文化节气·天气
2020年,你还是一个人过的两个人的元宵节吗?

2020年,你还是一个人过的两个人的元宵节吗?

作者: 采尺书庐 | 来源:发表于2020-10-12 20:02 被阅读0次

    南宋年间,上元夜时,某城,灯火辉煌,人潮涌动。

    街上各色花灯纷纷亮起,暖光如炽。灯下大多悬挂着灯谜,引得人们三五成群凑在一起猜谜打趣。某位兄台正站在桥上出神,突然听见长街另一头爆发出一阵人群骚动的声音,有鼓掌声,有唏嘘声,有大笑声,不绝于耳。我们这位兄台心中顿觉好奇,决定上前去瞧瞧。

    可等他走到长街尽头的时候,人群已经散了,只余三三两两的人各自成群围在一起闲聊。兄台不肯放弃,又往前走了走,于是乎发现此处是一个有奖猜灯谜的小摊。此刻,摊位上正放着一个苹果,苹果上插着三根牙签。

    兄台:???这是什么操作?

    兄台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的。

    于是,旁边闲聊的兄台回应他说:“这是‘苹果三千(签)’啊!”

    哦——三千啊,真多。兄台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

    于是乎,他吃了老板一记眼神杀。

    可是兄台并不在意,兄台笑了一会儿,然后转身往回溜达。

    古时,诸多城镇皆设宵禁,唯上元节间,金吾不禁,人们难得能在夜间出来活动,故而街上一时人来人往,嬉戏打闹,热闹非凡。

    不过最开心的,还是少女们。少女们本是养在深闺里的花朵,白日里尚且不轻易外出,更何况是在晚上。所以上元节作为少女们一年里唯一一个可以盛装打扮,夜间出游的节日,自然引起了十足的重视。

    这些青春期的少女们,爱美是天性,暧昧是主题。那些暗生在心底的情愫,往往朦胧而又美好,令这些懵懂的心怦怦作跳。而黑夜,灯火,月华,又是绝佳的气氛催化剂。

    此处略去一千字。

    哎,大家不要误会,此处不是要做坏事儿。我是说这样的环境容易惊鸿一瞥,便怦然心动,也就是一见钟情。

    这不,整条街上都是少女们身上脂粉的香气,以及,恋爱的**味。两两成对的少男少女们相谈甚欢,暗生情愫,于是他们纷纷互换信物,约定来年再相见,更有甚者则约定此生“非卿不娶”“非君不嫁”。

    而兄台一个人,走在粉红色的泡泡中,却显得十分淡定。可谓是举止端庄,丝毫不慌。他还瞧见不远处有一群少女,将一个落单的俊俏少年团团围住。于是边走边感叹,啧,果然,黑夜使人勇敢。

    他望着灯火下一张张年轻的脸,娇羞的少女恬然一笑,俊朗的少年谈吐潇洒。心下感叹,原来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候,就是这样悄然绽放在月华和灯影之下的。

    而我们茕茕孑立的词人,则正站在水边冷眼旁观这一切。

    词人望着空中绽放的烟花似星雨般落下,听着街上笙歌不绝,看着人们载歌载舞,瞧着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感受着节日里的喜庆热闹,却依然觉得有些孤独。

    为什么呢?他望了一眼身边正聊得畅快的一对少男少女,因为他等的人还没有到。他无法在粉红色的泡泡里,保持着像那位兄台一样的淡定。他走遍了整条长街,也没有寻到那个令他心动的倩影。

    失望之际,词人越发觉得眼前的两个人有点刺眼,于是灰心地转过头。

    一转头之间却蓦然发现,那位他心心念念的伊人,就站在不远处,灯火阑珊的地方,朝他粲然一笑。

    老辛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命中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意料之外吗?

    这句词出自老辛的《青玉案·元夕》,顾名思义,这首词作于上元之夜,词确有,但老辛究竟是在什么情境下写出这首词的,他究竟写的是自己的心上人还是写的自己的怀才不遇,我们都无从得知。以及“苹果三千”一事,此事确有,但其具体是在什么环境下的产物,我们也无从得知。所以,以上故事纯属虚构

    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引出我们今天的主题——元宵节。元宵,“元”,指上元,即正月十五这一天;“宵”,是晚上。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以夜间活动为主的节日。古时,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有吃元宵,闹元宵,赏花灯和猜灯谜。

    吃元宵不必多说,我们现在也必不可少。元宵形同圆月,食之以求阖家团圆。

    而关于食用元宵的起源盖有二说:一说源于后羿嫦娥,嫦娥奔月后,后羿思念妻子而不得见,正月十四夜,一童子求见后羿,曰:“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一说唐太宗年间,大将李靖出征归来,春节已过,太宗便在上元之夜犒劳将士。御厨便做出糯米团子,颇受喜爱,于是,团子便被称为“唐元”,象征唐王朝的一统江山。

    闹元宵,指的是元宵节时一系列的节俗活动,社火百戏。有点儿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庙会,以及春节期间,有一些农村走街串巷的跳秧歌儿和各种杂耍。但古时要丰富的多,鼓吹,杂耍,弦索等等,花样繁多,层出不穷。

    闹元宵,重在“闹”,就是要热热闹闹,人们都要参与其中,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艾瑞巴蒂嗨起来”。至于赏花灯和猜灯谜,则是元宵节的重头戏,故而元宵节又称“灯节”。

    元宵节张灯的由来,一般认为始于汉明帝的“燃灯表佛”。笃信佛教的汉明帝听说古印度摩揭陀国正月十五有观看佛舍利放光雨花之举,便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以弘扬佛法。

    而元宵节真正意义上张灯、游玩等活动的正式兴盛,还是在隋炀帝时期。到唐时,社会繁荣,物质充盈的同时,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元宵节期间特许弛禁放夜三日。到宋时,放灯日期由三而五,宋徽宗甚至“预借元宵”,从头年腊月初就开始放灯。可惜,时至今日,元宵放灯的习俗在我们中间已经逐渐被淡化。唐时的“灯树”、“灯楼”,宋时的“灯山”、“走马灯”,等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花灯,在今天已经很难见到,这实是莫大的遗憾。

    而元宵节,确实是一个充满旖旎情思的节日。

    在这一天的夜晚,少女们纷纷出门赏灯。哪位少女一抬眸间撞进了哪位少年的眼,哪位少年捡到了哪位少女遗落的珠钗,都能成就一段美好的故事。我们的大词人欧阳修就有过这样的际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是一个美丽的遗憾。而我们的元宵节,则正是在这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一个个美丽的遗憾中,传承下来的。

    文字来源:不胜
    参考书目:大乔《图说中国节》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艫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年,你还是一个人过的两个人的元宵节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fr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