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
儒家的秘密就是心学。心学的秘籍就是中庸。从周到明朝, 秘籍一次一次失传,再一次一次被重新破解。一直在起点上重复,尽管那个起点不低。
孔子和曾子打了个哑谜,曾子出来以后又耍了个滑头,同其他同学玩了个文字游戏:古代文字是上下竖直排版的,忠恕之道就是中心如心之道,一以贯之,就是心以贯之。
这就是核心机密, 窗户纸只一条,就是唯心。历代的君子都不愿意说破这个哑谜,只是让初学者和老百姓作个好人,而自己则作个聪明人,核心机密又变成了公开的秘密。显学是用来忽悠大众的。
唯心主义的精髄就是心静, 心细。心能与物合。良知和忠恕都跟做人无关。
遇到贼人的时候凭本能和直觉咔嚓,这就是良知。 咔嚓完了以后把恐惧和愤怒都放下,用心去思考,这就是忠恕。至于用经济还是用政治还是用技术,那是思考的结果。(中国也有经济学,多看古书就知道了。不过那是非工业化和非金融时代的经济学,今天不能用,这一点头脑要清楚。)
心学讲的是metaphysique 层面的东西。四书五经里还有《礼记》,还有《春秋》,放下书本还有六艺,那些个就是physique的东西。
心学是哲学层面的东西, 哲学不能当社会主张用,因为社会形式是变的。但人心不变。(学哲学可以少受人骗。)
心学只能自己看,小范围研究,不能大众去讲,讲也没用。所以两千年都不戳穿这个哑谜,不戳穿这个公开的秘密。但是书在,理论在,经验在,只不过不是按大众教育方式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是把心叫做一。但是朱熹老师已经告诉我们了:经书道理粲然,赶快去看,去看呀。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是过去为甚么读书要有个师傅,必须有人给你发一个密码本。否则你读一辈子死书,皓首穷经,也没有用!但是今天不同了,你可以大数据,可以用西方哲学去剖那块石头,不是什么难事。
道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
四书五经也是一以贯之的,这个体系是前人费尽心血设计的。
从尧开始,讲人心唯危,道心惟微。然后到忠恕一以贯之。然后到喜怒哀乐未发。然后到存天理灭人欲。最后到王阳明,曾国藩。那个客观唯心方法论没变,所以称为道统。称之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这个道统是给君子用的。君子是社会上层人物,小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君子逻辑,包括儒家思想,原本产生的动力就是在以种族区分人群的部落时代,少数民族(姬族和姜族)为了发展和延续本部落在广大被占领土上的统治而产生的智慧,是哲学君主的智慧。 哲学君主的智慧就是两千年来的国学的核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德先生和赛先生
现代中国的直接祖先是清朝。很多东西实际上是宋亡之后的文化, 如赫德文中所说中国人是蒙古人的后代。思想上也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是倒退。
哲学君主在人口爆炸和文化趋同后的战国即已经不能适用于社会顶层设计,所以哲学君主的智慧的社会作用一降再降,从最初的君主工具先是降到士族再降到仕人再降到普通农村的宗族自治再降到想要准备作官的读书人的修养。
从上面的逻辑,似乎也能看到一条文明发展的线,人性的家族亲情的善在社会国的发展中越来越少,国越大,仁义越少,法越张显管理功能。天道如此。
在今天,儒家思想的作用和地位只能,也只因适用于单个人的修养和小家庭的部分管理层面。儒家思想已不适于社会上无血缘关系的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个人交往,更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组织。凡人只能作到教条主义。广大教条主义者的出路是法制和科学。所以继承儒家文化的社会意义微乎其微。不适当的所谓宏扬,实际上是在阻挡人文的进步,因为他阻挡了普通人投向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视线。
凡人修真
存天理,灭人欲。
此心光明。
在否定了儒家社会作用的前提下,来谈谈儒家在个人修炼上的作用。圣就是聪明,圣人就哲人能人,圣王圣君就是哲学王。在远古,没有科学,没有工具。面对严酷的自然,对全部落的生死存亡负指导作用的巫师或君主,能够凭借的就是个人身心的能力,即德。从文字学考证,德是直心。而不是今天说的道德。
简单说,德=智商+情商+体力。
所以儒家思想必然关注这种超凡能力的培养。经过实践积累,发展出了培养这种能力的秘诀,这才是儒家学问在今天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用朱熹的话说就是佛道的修炼方法高深艰难,而儒家心法易行实用。
但是简单实用的心法被政治的灰尘所遮掩和污染,所以道统隐而伪学显。所以要想得到儒家的宝,第一步功夫仍然是去伪存真。
————— 2016-4-30 —————
岛读是我的读书笔记, 不求完整, 不求文笔流畅 。记录点滴心得, 供同好交流。也许应了这样一句话:伏處村塾,不盡覩遺文祕籍之傳,不盡聞老師宿儒之論。師心自悟,偶有所得,遽夜郎自大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