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致中和,万物育——我的政治课教学追求

致中和,万物育——我的政治课教学追求

作者: 梅篆儒_b904 | 来源:发表于2019-10-12 07:30 被阅读0次

今天周日,下午三节课,第5节高一3班的课,第7节高一1班的课,第8节高一2班的课。第6节课休息做课件。

第5节课在3班上没用课件,结合练习册讲,与2班1班用课件讲的效果,感觉没多大区别。板书都是按照讲课的逻辑顺序罗列的主要知识点。讲课时一样声嘶力竭地反复强调,课件也没省多大力气。讲完之后,感觉自己讲的时间还是偏多,给学生自主理解的时间少。三个班都着意做到了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是三节课上课的总体感受,简要说两点自己很不满意并亟需改进的地方:一是给学生独立理解乃至记忆的时间少,二是自己讲课时的课态不从容不美观。

怎么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多消化,而我怎么讲更高效又稳健,从容又不失融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师生关系?

就我自己现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我能反思并提炼出来的几条教训或许能够不时提醒一下自己—

1.拿捏轻重。讲到要点难点,刻意放慢,刻意强调,刻意重复,让学生引起注意,加深印象。

2.学以致用。边学边背,边学边练。讲完重要知识点,让个别或全班学生来重复,或练习。同时给1-2分钟让他们自我重复几遍知识点。

3.追求简约。一句话讲清楚不说两句话,一张PPT能说明问题不做两张。做到目标简要,内容精简,讲解简明,逻辑清简。《周易》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天下之理得矣!

4.课中消化。在讲课中边讲边给学生时间消化,一节课尽量留出10到15分钟让学生去巩固知识点,但这十几分钟最好不要留在最后,因为很多学生会把这段自觉巩固知识消化理解的时间当成自由说话的时间,不仅仅是时间的浪费,还打乱了课堂秩序,所以让学生巩固知识的这段时间最好留在讲完知识点后让其当下消化。

5.中和境界。自己讲课总是很急切匆促的状态,失和失度,难以从容稳重。讲课即做人,讲课不好,说明自己讲课时的做人不成功,讲课的生命状态不佳。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课合一,中和从容,才是讲课的最高追求和境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最好的课品中展现最佳的人品。这是我的教育追求。

我离理想的教育教学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我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但是,我坚信,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只要坚持,必到彼岸!

相关文章

  • 致中和,万物育——我的政治课教学追求

    今天周日,下午三节课,第5节高一3班的课,第7节高一1班的课,第8节高一2班的课。第6节课休息做课件。 第5节课在...

  • 位育之杂想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位育之功,皆由于诚正之道。 我理解为诚正为念,以诚行事,追求达到中和的状况,各司其...

  • 冲拳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致中和"随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与位育可以互为因果,中和可以导致位育,位育也可以引发中和。 对养生而言,心趋向...

  • 中节

    发而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2018-04-19

    以行践言学《四书》——《中庸》篇055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致,是推到极处;位,是安其所;育,是万物...

  • 致中和,修性情之徳 2019-06-16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致,是推到极处。位,是得其所哉,各安其位。育,是万物生长。 中,固然是天下之大本...

  • 跟着我有肉吃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好大的话,做到中和和,就能桥归桥路归路繁花盛开万物复苏人生从此走向巅峰并保持巅峰状态...

  • 中庸-5

    原文: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概要: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间的运行法则就自然建立起来了,万物就能够在和谐的...

  • 中正平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中和,万物育——我的政治课教学追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mf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