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地风采
1983·秋,长江之歌(23):松柏深处 钟山为陵

1983·秋,长江之歌(23):松柏深处 钟山为陵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0-11-17 08:42 被阅读0次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9日(2):南京中山陵

            钟山,是我们游览的第一个去处。

            钟山,又名紫金山,是南京的别名。它三峰并立,中峰海拔448米,为最高。远远地,中峰顶上几枚珍珠,在阳光下熠熠闪耀。哦,这不是珍珠胜似珍珠的发光物,便是举世闻名的紫金山天文台。这是我国综合性的天文观察和研究机构,保有许多极为珍贵的古代天文仪器,如浑天仪、地动仪、经纬仪、漏壶等。

    紫金山天文台(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来到钟山南麓,但见林木茂盛,古树参天,在苍松翠柏深处,背山朝南座落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先生的陵墓。登陵前,我们瞻仰了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尽力感受革命先辈跳荡的脉搏和广阔的胸怀。

    中山陵(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 中山陵前留影(拍摄于1983年)

            中山陵,坐北朝南,青嶂前横,远山后卫,左有明孝陵,右接灵谷寺,气象雄伟,庄严肃穆。登上石级,巨大的牌坊上题着“博爱”横额,仰视之,顿生敬意。走过牌坊,是一溜长长的缓坡,其后是一组一组的石级,两旁是翠柏夹道,那顶端的陵墓简直就像磅礴的日出呢!陵门是由三个拱门的大殿组成,横匾“天下为公”(这是先生亲笔书写的宏大宣言),两尊高大的石狮立于两旁。在由14组石级392级台阶组成的墓道尽头,一座白墙琉璃瓦的巨形大殿(祭堂)上,横书“天地正气”四字,下面三个拱门上写着“民族”“民生”“民权”,把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精髓昭然天下。祭堂正中,是孙中山先生汉白玉全身坐像,台基四壁刻有先生所著《建国大纲》和他从事革命活动的浮雕。祭堂两侧大理石壁上,刻有先生的开国辞。我们肃穆地面对先生雕像鞠躬行礼,继而往后进入圆形墓室,看见圆池中入殓先生遗体的石棺上,有先生的大理石卧像。游人肃然,悄无声息,默哀,向埋葬封建王朝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致敬!

            站在祭堂外,阳光把金陵内外洒满金辉,先生的英灵若泉下有知,定时时为今日之新中国从梦中惊醒。走下中山陵,在那条长长的缓坡上,我们时时回望,中山陵在紫金山怀抱中,闪耀着伟大的光辉。

    中山陵留影(拍摄于1983年)

             缓坡尽头,我“英雄”般骑上一匹俊马,哈哈,不是奔驰,而是留个纪念啦。同时,做诗一首《中山陵》:

            拔地腾空四百阶,

            石陵雄踞蓝天台。

           民族精英千秋颂,

           天下为公垂首拜。


    【相关链接】

            将近20年后再度前往,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我竟然在同一位置留了影!

    本文作者在中山陵留影(拍摄于2002年) 中山陵(本文作者摄于2002年)

            2005年,我们带着女儿又去过一次,因为是上海旅行团的一日游,时间不济,只好打算让她远远地仰望一下。然而就是这样的敬仰伟人的机会,也没有能够实现,原因是:原本可以在陵园门外眺望的目光所及之处(392级台阶之上的祭堂),却被拐弯改设的陵园大门所阻拦,不购票入内,不得仰视!


           (待续)


            注:此文(原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为了标题更具时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练,故改之)是记叙散文体裁中的游记,且是沿着时间场景顺序,以日记形式和场景变换为行文结构(进行连载);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采取“时空叠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间的不同时段的内容。

            本文为作者断续历时11年于1994年底完成,然后压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强了文中历史事实、时代特征、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史料性与真实性,尽可能做到顾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2020年6~11月第二次修改,对第一次增改再次补进文史地情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行游中从感受到感悟的内心演进,并修辞润色完善;全稿约8~9万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83·秋,长江之歌(23):松柏深处 钟山为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nw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