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善恶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而今天首先说下【相近习远】,这句是根据《三字经·性相近 习相远》。
相近习远
孔子认为人一出生人与人之间的素质是一样的,不会因贫贱富贵而有所区别。只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因生活的周身环境的不同,从而出现了每个人的习性和性格出现了差异。
想到这儿的时候,那么就会联想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原文不用细致说了就说说用意。孟母她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才能让他在更好的教育当中成长,可以说重视成长环境和加强教育看的有多么重要。
那么既然说到这儿,我就要往回说一下善恶,在上一篇当中说到善与恶是同时存在的。就像树一样你越是向往着阳光高处光明,那么你的树根就越是往下扎根深处的黑暗,无论你是善是恶都得有一个“理”字。
理至公正
它不会因为是善或恶而去偏向,因为在善恶之间还存在一样“理至”,如何才能做到“理至”的境界。在道德修养这一方面,正确的认识善恶的意义,没有个人之私的近乎圣的一种美德,并无作为评价制度、规则的价值内涵。
公正则是在这善恶之间他没有偏私,取向于“基本价值”来强调这种价值,做一个公正的价值判断,从这判断当中来合乎这种价值的正当性。
这第而部分已经讲解完毕,明天开始讲第三部分。如果有喜欢的读者觉得我讲得好,或者有不懂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自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