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论语集注》
好,去聲。○執鞭,賤者之事。設言富若可求,則雖身為賤役以求之,亦所不辭。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則安於義理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蘇氏曰:「聖人未嘗有意於求富也,豈問其可不可哉?為此語者,特以明其決不可求爾。」楊氏曰:「君子非惡富貴而不求,以其在天,無可求之道也。」
《论语或问》
读“富而可求”章,曰:“须要仔细看‘富而可求也’一句。上面自是虚意。言‘而可求’,便是富本不可求矣。”因举“君子赢得做君子,小人枉了做小人”之说,又云:“此章最见得圣人言语浑成底气象,须要识得。”
《论语新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此言不可求而必得。执鞭,贱职。周礼地官秋官皆有此职。若属可求,斯即是道,故虽贱职,亦不辞。若不可求,此则非道,故还从吾好。吾之所好当惟道。孔子又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昔人教人寻孔颜乐处,乐从好来。寻其所好,斯得其所乐。
上章重言道,兼亦有命。此章重言命,兼亦有道。知道必兼知命,知命即以善道。此两章皆不言道命字,然当以此参之。
先生说:“富若可以求,就是执鞭贱职,吾亦愿为。如不可求,还是从吾所好吧!”
《论语注疏》
郑曰:“富贵不可求而得之,当修德以得之。若於道可求者,虽执鞭之贱职,我亦为之。”
孔曰:“所好者,古人之道。”
[疏]“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正义曰:此章孔子言己修德好道,不谄求富贵也。言富贵不可求而得之,当修德以得之。若富贵而於道可求者,虽执鞭贱职,我亦为之。如不可求,则当从吾所好者,古人之道也。
○注“虽执鞭贱职”。
○正义曰:案《周礼·秋官》“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子男则二人”。注云:“趋辟,趋而辟行人,若今卒辟车之为也。”《序官》云“条狼氏下士”,故云执鞭贱职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