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40河上公《道德经》解读:埏埴为器 不断地演变代表着天下之物的

040河上公《道德经》解读:埏埴为器 不断地演变代表着天下之物的

作者: 随便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22-08-31 19:58 被阅读0次

埏埴以为器,

河上:器中空虚,故得有所盛受。

原成:河上公只说对了一半,即“有所盛受”。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有所盛受,而盛受之物不断地变化,受物之量不断地变化。

河上公并没有理解老子的意思,老子不关心器皿可以用来盛物,老子关心的是,变化。

凿戸牅以为室。

河上:谓作屋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河上:言戸牅空虚,人得以出入观视。室中空虚,人得以居处是其用。

原成:河上公亦是只说对了一半,而且是老子并不关心的一半。老子关心的,变化。河上公并没有着意阐述,而只是阐述了一个居室的事实而已,即居住。

老子不关心居室的,居住功能。老子关心的是,居室可以变化,即容纳人员的变化,人员数量的变化。

故有之以为利。

河上:利,物也。利于形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壊,腹中有神,畏形之消亡也。

原成:河上公言“利,物也。”很让人受益的。其它的话,过于虚幻,忽视也不为过分。

“有之”者,是指车、器皿、居室,三者本身能不断地发挥着作用。

“利”者,指天下之物的存在。

无之以为用。

河上:言虚空者,乃可用盛受万物,故曰虚。无,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原成:车轮也好,器皿也好,它们的空只是外观而已,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它的外观所能带来的变化。而这种外观所带来的变化,才是老子所关心的,才是天下之物的真正用途。

车轮的空,只是它的外观而已,若是把车轮放在一个地方,不去动它,车轮也就没有作用了。

老子关心的事实是,车轮的空,能带来不间断地转动,而这种转动会造成距离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才是车轮存在的主要理由,而不是因为它的外观,看上去有个孔。

河上公更多地关注在车轮的这个“孔”上,而忘记了人们之所以需要这个“孔”,是因为它能让其中的物体转动。

关于道德经第11篇的原文与译文,可以参考我的视频:道德经原成基础篇之11篇:卅辐一毂。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40河上公《道德经》解读:埏埴为器 不断地演变代表着天下之物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vs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