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意思是:众多辐条组成一个车轮,当中的空洞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的空腔可以盛放东西这样才有乐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房子,当中的空间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和无是共存的,利和用是共生的。
老子对有和无的辩证关系的论述,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就治身而言,要想健康长寿,就不能只是强调用有形的佳肴来厚待有形的身体。
而根本在于关注无形的法身,只要守住法身,健康长寿就会成为必然人体就像房子,法身是房子的主人,只要主人不去,房子是不会倒塌的。
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虚无缥缈的无当成有,为根本不纯在的东西而烦恼,这就比如有人幻想天下掉下金元宝,原本一贫如洗的人,却在如何利用这笔意外之财而躺在床上苦思冥想。
当别人都去辛苦打拼的时候他却躺在床上,沉浸在自己美丽的幻想里面但日子一天又一天的溜走之后,他依然躺下床上做美梦,直到最后他饿成皮包骨,在临死前还在幻想山珍海味放在桌子上。
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呢?
只有始终保持虚无的态度,做到“有功”而不自居,“有才”而不自傲,“有利”而不乱用,这样才能达到“以无为有”的境界。
因为有和无是相互转化的,我们拥有的东西也会瞬间化为乌有,只有保持虚无的心态和境界对待自己拥有的,才能真正的拥有他们。
所以,我们处在有的层面,解决矛盾时,要以无为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