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信贷风险应该由谁来买单?

作者: f97893c63bda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5:53 被阅读1次

    | 小象要趁早

    截止到目前为止,小象相信很多理性的投资人朋友,应该已经意识到了,现阶段暴露出问题的平台,已经不是简单的诈骗或者自融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源头大部分还是来自于资产本身。当然那些从外表上看起来还没有出现问题的平台,如果其资产类型与这些平台类似的话,那么它的问题只是被掩盖了,早晚都会爆发出来。

    这里所指的资产类型,其实就是现阶段,P2P的主流资产,大家可以看一下,某些三方媒体排行榜的前列还有已经在国外上市的平台,它们也都是靠这种资产类型获得了丰厚的盈利。

    P2P这个领域,从外部所呈现出来的光鲜和给投资人所带来的安全感,其实都是靠这种资产类型巧妙的产品设计来完成的,而不是所谓的风控模型,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外部购买还是自主研发,现阶段都不是核心区分风险的主要因素了,因为技术的瓶颈早就已经达到了,关键还是这种资产类型本身的定位所产生的基础信贷风险,所以它必须要在两边同时发力,才能保证这种完美状态的呈现,任何一边有所松动,都可能会产生致命性的摧毁。

    这种资产类型,其实很难对其进行定性,但它们都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小额,当然这个也正好符合了监管的合规要求,否则也不会在早期有如此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其次是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基本上都处于24%-36%之间,当然从头部平台的产品说明中,可以看到这一利率,主要还是集中在36%这个红线边缘,离24%都较远。最后就是借款人群和借款用途的模糊不定,对于这部分的定义,大部分平台给出的解释就是满足部分银行无法服务到的人群的部分资金周转需求,它们可能是用来经营也可能用来消费,但究竟用来做什么了,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在传统信贷领域,这种资产类型的生存空间是比较狭窄的,除了P2P之外,大部分的客户都被小贷公司给拿走了,但小贷公司在具体开展业务的时候,也是有所侧重的,它们主要面向的是小微企业和三农,这是需要通过较为原始的信贷员实地审核尽调才能实现放款的资产类型,注意,这里是信贷员而不是业务员,信贷员自身是具备基础的风险控制能力的,而一个信贷员的培养是需要一个信贷周期的,至少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它们对自己的借款客户一定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对于他们未来会产生逾期的可能性是有所掌握的,但即使是这样,很多小贷公司也都无法逃避倒闭的命运,归根结底还是这种资产类型的可获得性以及质量的先天不足。所以现阶段,就算有按照这种模式来开展业务的P2P平台,其待收规模也是小的可怜,在数量上更是微乎其微。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在占据P2P70%甚至更多比例的这种资产类型的主要操作方式吧。

    前面已经说过了,它需要同时兼顾好很多的点,才能保证其完美状态的实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致命性的坍塌。

    这里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个基础的概念那就是关于逾期率的统计问题:

    第一种是余额逾期率,即截止到某一时间的不良余额/贷款余额,比如逾期30天、90天占贷款余额的比率,这种计算方式的要求是这个金融机构必须要是信用中介,并且要具有足够的公信力可以实现通过较低的利率吸引到社会公众资金,能够满足这个条件的机构,其实只有银行。

    第二种计算方式是vintage analysis,是以贷款的账龄为基础,观察贷后N个月的逾期比率,这种方式以固定时间段内促成的借款初始本金总额为分母,分子是同期借款本金总额中出现风险的金额,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周期累计坏账率自然会升高,所以要观察完整个信贷周期甚至要观察多个信贷周期,由于分母是固定的,而分子在不断积累放大,所以这种逾期率的计算方式才能客观表现出P2P平台真实的逾期率。

    很明显,现在基本上所有的P2P平台,都在采用银行的逾期率统计方式,而能代表真实逾期表现的第二种方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展示给大家的,当然必须要承认,这种资产类型的风险爆发周期也才刚刚开始,所以现在大部分P2P平台也确实无法给出最后的数据。

    因为很多借款人并没有靠自己的真实还款能力在进行还款,它必须要靠借新还旧来保证自己不逾期,而这种共债性的存在,也在不断放大这种资产类型的真实信贷风险。

    所以大部分的头部平台,也只能延用着信用中介的状态,做大分母来稀释逾期率,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都到了如此时刻,依然不停止宣传的力度,而不是安静的等待监管部门的入场检查。

    小象作为一个小小的自媒体,也曾享受过这种资产类型所带来的虚假繁荣,也曾被迷惑过,而很多投资人更是奉这种资产类型为灵丹妙药,享受着保本保息的自我安稳,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资产类型是无法长期维持的,它又不是自融或者诈骗,那么这种资产类型最终所爆发出的信贷风险,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那?可以直接变成信息中介扔给投资人吗?这样是否合理那?这里小象想不到答案,只能留给大家来思考了。

    【小象智投频道】

    P2P领域观察者。

    PS:这里还有小象的平台观察文章音频等着你来收听哦:)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小象原创,如若转载,请联系小象获取授权,谢谢配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2P的信贷风险应该由谁来买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yx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