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来可以慢下来
你本来可以充满智慧
你本来可以没有烦恼
有一个人,三十九年前,要离开一个小城市,去美国念书。
他从来没有出过国,因转机需要在东京停留,所以他决定花两天时间逛逛这座大都市,到街上走走。他去看了丹下健三的作品——1964 年东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建的两座场馆,就是他的作品。
看到丹下健三的建筑,这个年轻人震惊了!虽然以前在杂志上看到过,但他还是看了很久很久,不能理解建筑怎么能做到这个地步。于是他站在那里看了很久很久,眼界大开、心潮澎湃。从现在算起,这已经是五十多年前建造的了。
之后他飞到美国去念书了。
对于建筑的喜好,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能量,这一点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人在做很多事情,或重复做一样的事情时,疲劳的感觉通常伴随而来,但他对建筑从未有过疲劳感,一直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每个案子对于他来讲,都像第一个案子一样,那种兴奋感是新鲜的。长久地喜欢一个东西,并且没有倦怠的感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点很值得珍惜。
那个人就是姚仁喜。
1975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1978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硕士。自出道以来佳作迭出,在海内外各种建筑评奖台上屡有斩获。
姚仁喜的才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亦表现在电影制作、宗教文化传播等多种文化行业。他用谈诗、谈艺术、谈哲学、谈宗教修行的话语谈论建筑。翻译著作有《正见:佛陀的证悟》《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朝圣:到印度圣地做什么》。
保持一颗“不变的初心”,姚仁喜逐渐形成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他擅长将在地文化和场所精神融入建筑空间设计,以“无为”之心营造“自然”的建筑,不断追随建筑与天地万物合。
建筑是有思想的,
尽管它不像文字或语言那么直白。
将看不见的概念,虚幻的美,
承载进实体的建筑,
每个建筑师其实都是一个造梦师。
做建筑其实并不难,
难的是方寸之间的风骨,
是否沉穆、敦厚、妍秀、轻盈。
人 > 建筑
当你站在苏州诚品书店三层楼高大楼梯上慢慢往上爬,
你会忘了“我好累”,而是感觉“我好酷”。
设计苏州诚品的建筑师便是姚仁喜。
之所以设计这个大楼梯,是因为要有“戏剧感”。
起初业主担心:一层6米,一共3层楼,这么大的楼梯怎么会有人愿意走?
结果大家都愿意走楼梯。
爬到第三层,
来到有光的地方,就到了书店。
姚仁喜说:
“人的重要性大于建筑。
重要的应该是人,而不是商品。
我们生活在空间中,要精彩,那就是让生活变成舞台。”
水月道场,水中月,镜中花
蓝天,白云,远山青黛含翠,云雾缭绕。
眼前一片开阔的水面,一座方形建筑静然立于正中间,似乎悬在水上。
清风徐来,吹皱了水中的天光云影,几朵红莲微微摇曳。
这是圣严法师的水月道场,或称“农禅寺”。
圣严法师给了姚仁喜世界上最短的任务书:“水中月,镜中花”。
这是佛教中实中有虚,色中由空色的教义。
《华严经》中说:“应知一切心识如幻,应知世间诸行如梦。”
意思是:当我们认为一切都是“幻梦”,一切外象皆是虚空时,才能真正追求自己的本心。
因此,这也是一座以“如幻”为风格的建筑。
他去掉繁复的琐碎,用最干净的线条勾勒出大殿。
光线穿过立面上镂空的《心经》和《金刚经》投进室内,
内柱投射的光字在夕阳快速下落时,
犹如西藏的转经筒。
有人问,把经文踩在脚下,这有点大不敬啊。
姚仁喜说,若有人经过,经文便是照射在他的身上了啊。
乌镇剧院,虚实·并蒂
“山水之法,以大观小”
和西方建筑不同,中国建筑和环境的借景其实是最常用的办法。
姚仁喜先生不允许自己做一个突兀的作品。
双蛋的设计像是中国的阴阳,
姚仁喜说,两个剧场一虚一实,
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设计,是设计师用自己的方法温暖一个场景和场景里的人。
这后来被赖声川导演喻为并蒂莲。
两个椭圆形交叉,是一个较实亮体和一个较虚亮体的结合。
建筑看似简单,却将复杂的东西藏在了简单的表面之中。
故宫南院,三笔书法
故宫南院基本上是三笔画的书法:浓墨、飞白、渲染。
“浓墨”,是典藏与展览的空间。
“飞白”,是结构外露的透明亮体。
“渲染”,人们过桥,缓缓上升,穿过玻璃亮体,进入竹林,走过长廊。
姚仁喜先生很爱青铜,他用青铜做了数码设计。
这个几何形式十分复杂的建筑,
虽然看起来只有三笔,
每一个段落却要解决设计上所有细节。
姚仁喜说,三十多年来,他对建筑是不疲倦的。
他是用做建筑的方式做艺术,又是以做艺术的方式来修行。
修行是一件越来越有能量的事,又怎么会厌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