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撸起袖子加油干,偶歇脚步忆当年”的时代,怎能不拾掇起、怀揣好、加持住那份纯粹的初心。然而,三十六年云游四方,世事纷繁,在岁月的熏染下,我的初心就像雾霭下的山峦,神魂在而形迹模糊。我彷徨、迷茫,甚至偶有烦躁,懵懂间不知路在何方。
我讨厌这种不定的摇摆,也不愿被迷茫烦躁所吞噬,我喜欢干脆利落。我常想,人生不足百,何须多忧愤,但留一寸心,不愧三尺封。我是得好好拾掇起那一寸心了,要不然,何以安抚在午夜浊影下挑灯看剑,于万马齐喑时痛饮黄沙的过往?初心之初,必发于启蒙。为此,我将重走儿时放学路,郑重地列为本命年“一寸心之旅”的首站,并在正月初二这天得以成行。
弟弟的车开到茶亭子坳把我放下,我独自而行。鱼塘下的回弯,不知是谁家新建了楼房,当年这里是我们“梭箅箅”的地方(滑草),用一两片棕叶垫在屁股下,顺着斜坡滑下,再爬上去重新来过,乐此不疲。我刚上幼儿班的时候,上课铃响了还和一个同学在“梭箅箅”,被高中军老师喊进了教室。
过了回弯,就是华新小学,曾经回响过我们五年半朗朗书声的华新小学,校舍俨然,红砖墙被抹上了水泥白灰,操场砌起了围墙,厕所基本废弃,那一根木制的简易国旗杆不知所踪,这大概是我们那一届学生离校之后没几年的事。我想,墙面抹了水泥白灰,是平整了,可却难爬了,那时候陈祖强身手矫健,是可以徒手爬红砖柱子的,现在估计很难了。还有操场的围墙,利于挡球,不用担心篮球滚到坡下去,但这面墙,明显缩小了孩子们玩乐的空间,难以再现阴山排、田庄小学组织师生举着红旗与我们共庆“六一”儿童节的盛况,也难以再现一到六年级俱全时做课间操的热闹。儿童节时,我阴山排的姐姐妹妹会到我们学校来,我吃过华姐从午餐里分给我的包子,这已是当时十分珍贵的小吃了,那味道之美,现在还记得。上三年级做广播体操时,杨世龙老师让我在队伍前喊了一段时间的口令,还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卫祖国,为国争光”的口号,类似的事,现在也偶尔要做,不知是不是命中注定。
环视操场,我的眼前浮现出那嘈杂交错、热闹非凡的一幕幕。这里发生了多少童年的趣事,也激起过多少稚嫩的豪情……飞纸飞机,尖角的飞得高,却总是俯冲而降飞不远,宽翅的飞得久,却滑翔着飞不高;跳绳,单人跳费体力,我们最喜欢的是两人甩绳子一人跳,“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咯咯咯,滚出去!”打宝是最疯狂的,当时的作业簿和课本,大都被叠成宝而挥霍了,为了赢别人的宝,可真是甩开膀子干。有段时间流行弹玻璃球,这是稍微高级一点的游戏,毕竟玻璃球需要花钱买。还有很多项目,让我们不知疲倦,在嘻笑打闹间享受童乐,学习知识,锻炼体魄,也培养了最纯真的兄弟感情,其中的智谋、技巧、交往、言行,正是我们格局、智慧、理想、担当的基石,受用一生。
恍惚间,我的耳边分明响起那个熟悉的铃铛声,高泽民老师敲的铃声是最富有节奏、能听得懂含义的。上课铃,在一声稍长音后,便是急促的短音,最后才是重重的三声,下课铃,是有间隔的三声重音。这声音,传的远,隔着几个山头都能听见。从恍惚间回过神,我看到了校舍的现状,操场被护栏一分为二,北侧是养鸡场,南侧一、三年级的教室放着风车、杂七杂八的枯树,不见当年的黑板和“尊师重教”的标语。我想起了谭志勇老师,这个年轻有为,写的一手好字,严肃温和富有魅力,教了我们两年多的启蒙老师,建立起了我们对天下教师厚重博爱而不可磨灭的良好形象。
校舍巍然,矗立多年。在改革大潮中,身不由己,任凭世人的安排,不愠不火,沉默无言。我满怀惆怅,跺跺脚,定定神,抖抖衣裳,向家的方向走去。
十七年了,这一路的草长莺飞,炊烟田野,石板溪流,山谷丛林,再一次映入眼帘,就像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友,心是颤抖的,眼光是灵动的,好想问候一句,“你还好吗?”
十七年的沧桑,在这一条弯弯的山路间布满印痕。从高公垅到尖山坳,路旁的几户人家都已搬走,只留下裸露的地基,破落的土墙,以及久无人烟的寂寥。行人少了,路自然变得狭窄,部分路面被杂草侵占,路旁的山土基本荒废,只能从成片的黄丝茅和栽种整齐的杉树看出曾经被耕种的痕迹。
从尖山坳往下的路是地道的羊肠小道,加猫叔老屋下的这一段路已完全被杂草淹没,只能改道而行。从这一直到河边,除了石板台阶依旧,树木葱茏,更显幽深。到了河边,昔日的木桥只剩下残留的一根枯树。桥头,一棵横斜的、连根倒下的酸枣树已长出白蘑,无人理睬,我如同进入了原始森林,恍若隔世。
山路弯弯溪流淙淙,像一位老朋友与我亲切交谈,诉说阔别之苦,我不紧不慢的走着。这是一个山体次第相依的通道,宽度在10到50多米,河的两侧,是修建了几百年的水田,顺着地势,高低错落,久未耕种,长满荒草野刺。这一带梯田,是我们放学路上游玩的天堂。特别是稻谷刚收割完后的时节,稻草香溢满山间。原有的三座桥,都已破败,有一座已完全掉落,只能淌河而过,有一次听母亲说,大姑有几次回娘家还走的是这条老路,我不禁深受感动。
这条弯弯的三里山路,熟悉而又陌生,是变与不变的辩证,变的是路旁的风景与路径的形制,不变的是路的方向与脉络。就像近年出现的外出过年、回乡创业,变的是方向,不变的是情怀。我们后洞的五虎,光辉、信平、王卫、王韩和我,历五个春秋寒暑,用稚嫩的脚步,将这条路丈量了无数遍。难忘啊,早晨湿鞋的露水,没脚的积雪,狗吠蛇溜的恐惧,这一路,有望而却步的尖山,有阳光普照的坦途,有艰辛与汗水,也有欢乐和喜悦,有蒙头赶路的匆忙,有唱戏、打牌、下棋、掏鸟窝的悠闲,是书山之路,是希望之路,但终究是一条走出大山的奋斗之路,正是彼时摔过的跤,脚底磨出的血泡,亲人和老师的鼓励,自己咬紧牙关的坚持,伴随我们走到了今天,穷则思变的真理,从未远离,清晰如昨。
小学六年级,我们转到了乡中小,从此与山外的世界接轨,上学的路开始沿着不一样的方向。上大学时远离故乡,到了古城西安,记不清多少次坐着火车由陇海线转京广线,跨过陕豫平原、鄂湘山区,穿隧道、过长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掐指算来,正正规规在学校度过的日子有20年吧,走山路的这5年半却是时间轴上的起点,其艰辛曲折,其锲而不舍,其苦中作乐,其柳暗花明,都深入骨髓,影响终生。
一边走路一边思索,渐渐的看到了后洞的人烟,有种走出桃花源的恍惚,郁结于心的疑窦也豁然开朗。人至中年,回家的愿望愈发强烈,儿时往外走,大了往回走,人生之追求,就像时光的车轮,不管有多大的半径,终归回到起点。车轮的动力,就在于责任、奉献与爱。这是我对人生奔忙的理解。
我们努力的朝外走,是因为肩上的责任,父母之命和师长之言,是人生的大价值大意义,是社会之需和家国之要,是流浪地球脱离太阳系所依赖的力量之源。
我们坚守岗位,背井奔波,创造价值,是忘我的无私奉献。你看韩寒在《飞驰人生》中表达的心声: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地问,我不停地找,不停地想……
爱,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原始驱动,是责任与奉献的总和。我们爱祖国,才会在千里之外为公家之事而奔忙,我们的脚步往外走;我们爱亲人、朋友,才有了家中厨房和探亲访友路上的幸福洋溢,回家,人世间最有号召力的词语,引导我们的脚步往回走,不同的方向,却是和谐统一的,有着相同的情怀。
马上到家了,山体顿时变得开阔,我看到家里的客人如约而至,三姑一家、红姐一家、赛凤夫妇,这都是我多年未见的至亲至爱,何不一叙家常,一解相思,我激动的不由加快了脚步。
溪流淙淙禅心体察生活,指尖书写永恒。
伊悦伊翩,下月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