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崔律精时力交流群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学习日志-1.2 认识睡眠周期-20190709

学习日志-1.2 认识睡眠周期-20190709

作者: 幻雪美美哒 | 来源:发表于2019-07-09 08:33 被阅读0次

【崔律精时力·睡眠课第1.2讲学习日志】

这是2019年7月9日“崔律精时力”之“睡眠课” 1.2 认识睡眠周期的学习日志。

1.我今日的收获:

今天是睡眠课的第1.2课,澄清了过去对睡眠时间的误区,建立了新的睡眠时间的测量单位,并且对该单位进行了学习。

1.1 误区:睡满8小时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每天要睡满8小时,然而这个8小时其实是平均每人每晚的睡眠时间,是每个人、每个晚上的平均值。而不同人的睡眠时间受到人生阶段(婴儿、幼儿、儿童、成人、老人)、性别、个体等因素的影响,因人而异。

【新知】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相信”自己需要睡多久。

既然8小时不是评估我们睡眠不足还是睡眠充足的标准,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睡眠时间呢?

1.2 正确做法:睡整数个睡眠周期

科学家研究发现,用睡眠周期去计算自己的睡眠时间会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睡眠周期的平均值是90分钟,我们应该要睡整数个睡眠周期。大多数成年人需要5个睡眠周期。也就是说,在以后当我们告诉别人我们的睡眠时间时,我们可以说“我昨晚睡了X个睡眠周期”,而不是“我昨晚睡了X小时”。

1.3 认识睡眠周期

睡眠周期由5个阶段组成。其中前4个阶段眼球不发生转动,统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第5个阶段眼球发生转动,称为快速眼动睡眠。

1)入睡期:只有睡眠周期刚开始的几分钟。处于似睡似醒的阶段,容易被惊醒。我们上课时打瞌睡,突然间抽搐多出现在入睡期。

2)浅睡期:在这个阶段,心率变缓,体温下降,几乎全身的肌肉开始放松,大脑活动也开始变缓。如果第二天睡眠质量不高,多是被困在这个阶段——大概就是难以进入熟睡期和深睡期的意思。

3&4)熟睡期&深睡期:在这个阶段,身体和大脑更为放松,难以被唤醒。一旦被唤醒,会感觉身体很沉,感觉困倦、反应迟缓,有一种被鬼压床的感觉。这段时间也是睡眠修复功效发挥作用的主要阶段。HGH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肌肉会获得滋养和修复;长期记忆也在这个阶段进行储存。

5)快速眼动期:也叫REM期。这个阶段发生在深睡期30分钟以后。大脑开始重新活跃,眼球开始转动,心跳变快,呼吸急促。我们做的绝大多数梦都是在这一个阶段,醒来后有时可以清晰地描述自己做过的梦。这个阶段可以消化吸收白天的记忆,获取的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情绪性记忆。

2.我对过去睡眠的检视:

在昨天的学习日志中,我已经检视了入睡时间、起床时间和4、5个睡眠周期的情况。在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不定闹钟,让我自然醒的话,我大概会睡6-7个睡眠周期,多数情况下不是整数个睡眠周期。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会尽量做到5个夜间睡眠周期,实在晚上有事情要处理,也要保证4个睡眠周期。早晨醒来后忙完一段时间,再通过晨间小睡来补觉。这个晨间小睡如果放开,我睡过40分钟-近3小时。

今天的课程PPT中,崔律写了这一行文字:“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相信”自己需要睡多久。”,以前崔律在讲解自己的个人经历(日间小睡不定闹钟,想睡10分钟,就10分钟后醒来)时,也提到过这个内容。但是,过去我难以相信,从心底对这个理论有一种抗拒,感觉有点唯心论。

不过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分析,那就是,我相信自己需要睡6个睡眠周期(9小时)的夜间睡眠,所以当我只睡5个睡眠周期时,我觉得不满足,但是考虑到要做的、想做的事情很多,考虑到如果自己睡9个小时,被其他人知道了可能会被调侃,我给自己的规定是夜里睡4、5个睡眠周期,白天视情况补小睡。这段时间,我的夜间加日间的周期至少是6个,多的时候有8个(5+3),睡眠的总时间也比3、4月份多了不少。

如何判断我到底是身心脑的确需要6个睡眠周期,还是因为我相信自己需要睡6个睡眠周期才觉得5个睡眠周期不够呢?

3.我今后的睡眠应用:

在疑问被解答前继续保证5个或者4个夜间睡眠周期,每周4个夜间睡眠周期不超过2次。
在疑问被解答后规划其他的应用。

4.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1)如何判断自己真正需要的睡眠周期数量?如何判断我到底是身心脑的确需要6个睡眠周期,还是因为我相信自己需要睡6个睡眠周期才觉得5个睡眠周期不够呢?
自然醒就是真正需要的睡眠时间吗?自然醒=睡眠充足吗?

2)在用睡眠周期倒推上床时间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设置5~15分钟的入睡时间,这个入睡时间到底属于还是不属于睡眠周期中的入睡期?如果不属于,两者是什么关系呢?

5.任何想说的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日志-1.2 认识睡眠周期-2019070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lt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