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分享了企业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以及绩效考核表,避免出现职责出现真空,从而让企业员工无法扯皮。
但是呢?无论你怎么完善,仍然无法避免有设计不合理,或者出现职责真空的现象。
今天举一个小案例如下:
一家分子公司主要由三大核心部门构成,由文案部编辑文稿,交给美工部进行优化设计,再由运营部进行策划,进行品牌宣传。其中一个运营部门情况如下:
美工部有3个人,一个老员工工资8000元,两个新员工工资5000元,但根据运营部人员反应,老员工的产品满意度不如新员工的产品,导致新员工有较大的意见,产品比别人好,但收入比别人低,有离职的倾向。
对此,根据我服务企业的经验,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是以下几种解决方式:
1、找员工谈心,采取教育的方式,说服员工自愿调整薪资,但在操作时,多数员工会不太愿意;
2、对于不合适的员工,采取劝退的方式,保留老员工的体面,同时避免公司因为辞退员工而进行赔偿;
3、设定较为严格的岗位职责,设定绩效考核标准,将工资与结果挂购,员工凭能力拿工资,操作难度主要是设定考核标准,技术类岗位的工作指标相对较难量化,同时设定时难免会有不科学、不合理,或者有遗漏的职责及标准;
4、鉴于老员工的历史贡献,为了保持团队稳定,以及所谓的员工忠诚度,不让老人心寒,采取默认现状的情况,但比较容易造成优秀的年轻人才流失;
5、鉴于老员工的历史贡献,同时为了给年轻人才空出位置,将老员工调离现有岗位,保留其原来待遇,而在现有岗位上启用新人。
在多数企业中,大多数的干部是一个管理者,而非一个经营者。管理者的重心更多的是如果管好员工,让员工按照既定的工作标准做事情,哪怕这个工作标准有问题,也应该执行。而经营者更多的是对经营结果——利润负责任,为了达成经营目标,不断地优化手段、方法,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达成工作成果。
一个企业中最多只有几个核心高管或者决策层人员,可以勉强地被称为经营者,了解公司经营情况,了解财务数据,并对利润结果负责。
经营者要具备以下特征:
1、了解财务现状,对利润结果负责。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老板比较关心经营,关心利润?而管理者更多的是关心行为,只关系工作指标和任务?
整个公司的财务报表一般是老板、财务人员、股东,最多再加几个核心高管可能看得到,一般管理者根本就不知道报表为何物,可能知道收入情况,但根本不知道成本、费用从哪里而来?更不清楚利润是怎么来的。
所以,从日常工作导向来看,管理者不关心经营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他们只关心上级交待的工作指标和任务,完成了拿到高工资,完不成则个人收入就低,这其实也绩效考核的其中一个副作用。
而作为经营者,则必须关心公司经营的核心指标——利润。在阿米巴的经营体系,每个部门都会进行独立核算、经营,与其它部门之间进行虚拟的市场交易,通过科学而又简单的计算公式、表单,核算出每个部门的成本、费用(包括公司费用分摊),得出本部门的利润为多少,让每个部门长真正上体会当家作主的感觉,并把核算利润作为部门长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2、每天研究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如何优化工作技能,更好地达成工作结果,赋予员工更多的能力。作为经营者,永远关注结果的达成,效率的提升,效率越高,成本也会更低,利润自然更高。在阿米巴体系中,非常注重单位时间附加值。我们在管理中,有一个概念叫“人均单产”,就是一种效率的表现形式。
3、经营者必须要有主人翁心态。你会发现很多管理干部实际上是非常被动地在接受一些规定与职责,而老板则是完全主动地承担,为什么?因为老板有经营思维,而干部则未必就有。
举例:规定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必须关灯,否则罚款一百块。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管理手段,但是作为经营者,即使没有这个规定,老板会主动地关灯,为什么?因为老板是主人,而管理干部则未必是,至少未必有主人翁心态。
回到开始的小案例,如何通过经营的手段——阿米巴经营机制来解决相互扯皮的问题呢?
将3个部门设计成利润巴,分别为:文案巴、美工巴、运营巴。各个巴进行独立核算经营,享受本巴核算利润分红的20%。
再数据化一点,假设:
文案巴员工2人,平均工资为5000元,分摊公司房租、水电、物业、职能部员工工资与开销(属于服务部门,需要分摊成本),等等,合计1万元,再加上工资成本合计2万元。文案部稿件经过协商,定价8000元/件,出售给美工巴(内部交易)。
美工巴员工3,平均工资为4000元,分摊公司公用成本为1.5万元,合计成本为2.7万元。美工巴的主要职责是对文案进行设计,呈现较好的格式,再加上较优质的图片,甚至视频,经过协商,定价15000元/件,出售给运营巴(内部交易)。
运营巴员工1人,工资为6000元,分摊公司公用成本为5000元,合计成本为1.1万元。运营巴通过自媒体平台将经过美工设计的稿件进行发布,从而通过推广手段可以获得定单,假设通过数据分析,平均每份稿件带来的收入为2万元。
假设每个月稿件3份,简单列表如下:
这是一份最简单的阿米巴报表,也是最简单的一个呈现形式,通让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案例来阐述一下如何将管理者变成经营者。
当这3个巴的巴长(就是部门负责人),看到这份报表时,也们会如何思考?无非就是如何提高收入,同时降低成本,以保证自己的分红收益。
以美工巴为例,实际上是亏损的,这个巴要想经营生存下去,有以下办法:
1、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人均单产;
2、减少编制人员,降低分摊成本(假设该公司是按照编制人数进行成本分摊的);(所以成为了经营者,很自然地会主动去关灯,因为电费分摊会增加巴内成本,从而影响到巴长的利益)
3、提高美工设计质量,提高内部交易价格(如果运营巴能够通过美工设计产生更多的收入,运营巴是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进行内部采购的);
4、如果文案巴的稿件质量不够好,价格又偏贵,美工巴可以要求文案巴在一定期限进行改正,在规定期限未改正,美工巴可以进行外部采购;
5、在满足本公司的工作量的基础上,承接其它公司的美工业务,获得外部收入。
一张小小的阿米巴核算报表,可以得出5点结论,从而,一个管理者符合了经营者的3个特征,实现了管理者到经营者的实质转变。如果每个巴再形成一张改善用的对比型核算报表,将会帮助更大。
而且运用阿米巴经营的手段,你没有扯皮的理由。假设美工巴扯皮说是文案巴稿件质量不好,运营巴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你美工巴可以选择外部采购保证质量,而运营部如果对美工巴的稿件质量不满意,也可以选择外包。因为所有的利润巴最终都要对经营负责,对结果负责。
管理属于计划经济,而经营属于市场经济,阿米巴一切都会以市场为导向。阿米巴经营,部门之间是交易关系,是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当然,阿米巴经营机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考虑到公司的战略与稳定,也会采取宏观调控的方式。
同样是上面的小案例,内部市场化一般是会给对方一个改正的期限,而如果是真正完全的市场经济,你可能错了一次,就没有以后的机会了。
所以,我们在实际公司运营的过程中,往往是管理手段与经营方式进行结合,而不是单纯只用一种方式。
(正文结束)
说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您需要转载,请备注以下出处:
原创:上海柏明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新。该文章观点仅代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官网:www.pmtcmc.com;公司公众号:pmtcmc9999;个人公众号:Action-huangzx。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