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有过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叫作“园丁和木匠”。你觉得父母更像是花园里的园丁,还是更像打造家具的木匠?你会发现打造家具的木匠很累,每天不停地砍、凿,他希望把木头变成他想要的样子,所以他会累得一身汗,而事实上我们的孩子更像花园里的花朵,而不是要被雕琢成某一个样子的木头。
如果家长要做园丁的话,能够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减少教育焦虑。
我们要知道人生是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很多家长都是把孩子的人生当作了100米赛跑或者400米赛跑,认为过了初中就来不及了,所以拼命刺激孩子,刺激的结果就是孩子早早地丧失了生命力,一直到初中、高中,孩子突然说我不学习了,家长才开始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到处找书看、到处找专家问,但这个时候造成的伤害往往已经很严重了。如果你知道人生是一场慢慢跑的马拉松,看谁坚持跑的时间长谁就赢,这时候你的心态会放松很多。让孩子快乐、高兴、有探索欲、爱学习,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下功夫的地方。
接纳孩子的平庸了。
不是接纳孩子的平庸,而是接纳孩子的不同。很多家长特别自以为是,认为如果孩子能够听他们的话,就不会平庸,这是一种特别奇怪的自信。实际上是孩子如果完全听你的话,才很有可能变得极其平庸,因为听话本身就是平庸的代名词。所以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同,允许孩子活得与你想象的不一样,这个孩子反而很有可能比你想象的样子好得多。恰恰是因为你的想象力受损,你只能够想到一些程式化的、按部就班的社会角色,你跟孩子之间才会产生大量的冲突。
减少对孩子的压力。
我们过去说“井无压力不出油”,这句话害死人,以至于大家觉得如果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他就根本不好好学习。作者讲了一个比喻:但你压得时间过长、力道过大,这个弹簧就坏了,就会一直停在那个地方。
一本书叫《自驱型成长》,那本书就告诉我们,过大的压力会导致孩子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会导致孩子的海马体受损,进而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驱力,还会减缓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导致孩子的情绪波动,这些都是压力过大所造成的结果。
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总以为只有给孩子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孩子才能够重视学习,这种想法太过简单。我们对于他人的大脑一无所知,我们甚至不能够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回想你自己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呢?你人生当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哪一个不是来自你喜欢它、你热爱它?当你学习一个东西有成就感,感到喜欢、热爱、擅长的时候,你发现你越做越好。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对孩子施加压力,结果就是这个人永远不会自己爱上学习,他只会变得越来越暴躁,他的杏仁核(原始的情绪处理中心,对恐惧、愤怒和焦虑尤其敏感)会非常发达,跟家长的相处方式就是要么打、要么逃,所以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压力。
减少对孩子的帮助
不要做“直升机父母”。我们现在有个词叫“直升机父母”,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无论在哪儿,父母像直升机一样悬停在上空监测孩子。你可以试着不帮孩子打理一切、允许他偶尔上学迟到,他没有照顾好自己、迟到了、忘吃早餐,或者受了一点小伤,这些是可以的、被允许的,因为孩子需要自己去摸索和成长。
减少批评
一个生命的成长是靠亮点指引的。生命的成长与一辆汽车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我们管理一辆汽车,根本不需要挑它的亮点,我们只需要挑它的毛病,把这辆汽车所有的毛病都修好,它就能够使用。所以对于汽车这样的东西来讲,最重要的事是挑毛病,然后不断地修改。
但是生命不一样,生命的缺点是挑不完的,永远都会有缺点可以挑,但生命的成长靠的是亮点的指引,有一个亮点带动,这个生命就能够不断成长。
所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这才是塑造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
这就是给父母的建议:减少焦虑、接纳不同、减少压力、减少帮助、减少干涉、减少批评。
家长要做的事减少了,那我们还能干什么?你可以为自己活,让自己变得更好。有了更多的时间,你可以读点文学作品、读点心理学或者经济学的书,自己努力创业、写点文章,你有很多可以干的事,而不是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和孩子的内耗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