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读红楼(6)

闲读红楼(6)

作者: 云谷煮茶 | 来源:发表于2022-06-04 06:51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赤日炎炎,炙烤大地。难得一日清闲,泡杯“黄金芽”,斜躺乌金椅,散散淡淡慢读红楼。

    想曹公“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的红楼,定是呕心沥血的生命之作。

  据载:曹公“身胖,头广而色黑”。傲岸而豪放,愤世而嫉俗。嗜酒,才华横溢,谈吐非凡。因家道中落,晚年移居北京西郊,“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但曹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最终完成《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1763年(乾隆28年),幼子夭折,这一年除夕,终因贫病逝世,享年四十岁。

  曹公于红楼开篇说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可以告慰曹公的是自红楼面世以来“解其味”者不计其数,有红学专家,也有平头百姓。但不知浩如烟海的红学作品中哪一部分是曹公本意呢?

    赖头和尚、跛足道人来去无踪,每次出现似乎总是在踏祥云俯视滚滚红尘,世间万物百态尽在其捋须微笑的法眼之中。

  甄士隐,倾情注解《好了歌》后,飘飘而去。不经巨大变故,哪得清醒如此。

  宝钗“冷香丸”之制作全在“可巧”二字,“春天的白牡丹花花蕊,夏天的白荷花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冬天的白梅花花蕊各12两,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又要雨水的雨水,白露的露水,霜降这天的霜,小雪这天的雪各12两,……”;“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看似荒唐,实则万物自有定数,世间事哪件不“可巧”发生。

  焦大借酒发疯大骂贾府的“杂种王八羔子;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样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最后没等贾蓉命令众小厮便把焦大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地填了他一嘴”。堵住焦大的嘴,事实就能改变了吗?

  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者,因“多吃两杯酒,和人分争”,被“告到衙门里”,周瑞家的女儿心急如焚告知其母,而周瑞家的却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小人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得你这样子”。看到这,心里倒吸一口凉气,周瑞家的可只是贾府的奴才,居然胆敢藐视官衙若此,谁给她们的底气?!

  闲读红楼,一直在瞎捉摸。准确与否放一边,姑且以此虚度炎夏永昼耳。

   

相关文章

  • 闲读红楼(6)

    赤日炎炎,炙烤大地。难得一日清闲,泡杯“黄金芽”,斜躺乌金椅,散散淡淡慢读红楼。 想曹公“增删五次,批阅十...

  • 闲读品红楼

    文/月明红红 在生活中每当遇到困惑的时候,我就会想去读一些书,希望从书中去能够寻找一些安慰一些鼓励。有时感觉社会就...

  • 闲读《误读红楼》

    回老家一趟,带了几本书来,聊以打发时光。想不到多用不着,一来晚上床头灯灰暗,早早就累乏入了睡,也因为有一本就足以,...

  • 闲读红楼《一》

    作者公众号:咿布 最早是小学三年级,翻看小叔带回的连环画。当时年少,只觉得人物好看,画面艳丽,名字都识不大全。也算...

  • 闲读红楼(3)

    贾瑞怎么看上王熙凤的,他难道不知“凤辣子”的声名吗,随便一个心眼子你贾瑞也招架不住。 世间事往往不能问为什...

  • 闲读红楼(2)

    欣 赏、学习红楼语言是闲读红楼的原因之一。说实话,作诗写文就是罗织文字。一个个方块字像建筑工地的块块砖瓦石片,...

  • 闲读红楼(1)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

  • 闲读红楼(7)

    焦大是贾府里的一个老奴,对这个人物着墨不多,可信息量很大。 把这个老奴起名为“焦大”就有些意思。我们知道...

  • 闲读红楼(5)

    黛玉进贾府,据各种推测应该是6、7岁的样子。看到小姑娘“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

  • 闲读红楼(4)

    甄士隐在姑苏本地虽不十分富贵,也算望族了。然他“秉性恬淡”,不热功名。“每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以为这样的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读红楼(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rk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