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
定价千人千面,我做错了吗?

定价千人千面,我做错了吗?

作者: 蛋仔的蛋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11:34 被阅读0次


    我是什么都懂一点的95后:蛋仔。

    本篇文章首次发布于我的个人公众号:Z世代热点观察。




    引言


    每逢电商大促期,

    总有人发现同一款商品自己买到的价格与其他人不同,

    甚至有些收费会员的价格比非会员价格更高。

    这种遭万人吐槽的“大数据杀熟”到底合理吗?

    千人千面地定价背后又有哪些经济学原理?


    “大数据”只是手段

    背后的原理叫“价格歧视”

    “大数据杀熟”之所以被吐槽,

    是因为消费者付费加入会员,结果反而得到更高的价格,

    这种结果与当初平台给的承诺不符,也与会员对权益的期待不符,

    因而引起广泛的共鸣。

    但商家/平台为什么还要这么干呢?

    难道真的天真地以为自己的会员不会发现吗?

    我们之前讨论“歧视”时有说过:“歧视”不是贬义词,是中性词,

    它的本质是“区别对待”,而生活中充满了“区别对待”:

    孩子如果跟爸爸姓,就是对妈妈的区别对待,

    一块木头如果用来做桌子,就是对椅子、柜子的区别对待,

    放到商品交易上,一件商品卖给A就不能卖给B,

    商家自然是要寻找愿意出价最高的人。

    总之有稀缺就有选择,有选择就有歧视,

    而价格是表现歧视最直观的方式。

    商家为了寻找愿意出高价的人尝试过许多方法,

    “价格歧视”一直存在,大数据只是其中一种手段。

    在大数据出现之前,

    商家会在地段、装修、人力等方面使劲,以寻找愿意为此付费的消费者。

    电商颠覆传统零售后,

    商家起初会去美化店铺和商品页面,优化浏览体验,

    之后逐渐开始购买钻展、直通车等曝光服务,

    待平台规模渐渐扩大,消费者数据越积越厚,“大数据”的使用就更加普遍。

    “大数据”会告诉你,你的客人在整个平台的消费习惯,

    用以给企业进行人群划分和精细化运营。

    有行业支配地位的企业,

    就可以利用这种新型手段,寻找更愿意付高价的客人。

    只是“大数据”相对更隐蔽,也更倾向于商家,

    对于消费者而言,获取信息的成本增加了。


    “价格歧视”为“觅价者”脱罪

    世界上存在两种商家:一种叫受价者,一种叫觅价者。

    成为受价者要满足两个条件:

    1. 整个市场的商品数量巨大

    2. 同一类商品品质差异极小

    此时,个别商家的产量对市场而言微不足道,因此商家只能默默接受固定的市场价。

    最生动的例子应该就是股票市场。

    而市场中的商品品质各有不同时,就会出现觅价者,

    他们的商品总能因为一些特质吸引一些买家。

    觅价者稍微提高点价格,买家并不会完全流失,反之稍微降价也不会吸引来所有买家。

    因此他们需要找到价格与市场需求量的平衡点,将自己的收益放到最大,

    这些商家称为“觅价者”。

    大多数市场里的商家都是觅价者,包括这里讨论的利用大数据杀熟的商家们。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觅价者是“有罪“的,

    因为他们一旦找到了价格和需求量的平衡点后,就会停止生产,以保证利益最大化,

    因此对整个社会就会产生“无谓损失”。

    就像经济学家认为小偷偷东西不好,是因为小偷导致人们增加造锁的成本,

    为了造锁产生的资源消耗就是“无谓损失”,

    但这是基于同一种商品都按同一价格出售来讨论的。

    如果同一种商品卖给每个人的价格都不同,也就是价格歧视,

    那么这种“无谓损失”的理论也就不攻自破,

    社会并不会因为都是觅价者而导致资源浪费,

    反而会更加刺激生产者生产各种适销对路的商品。


    “价格歧视”的先决条件是

    商品不能随意转售

    经济学中有三种价格歧视:

    1. 完美价格歧视

    对顾客消费的每个单位产品都分别收取最高价格。

    2. 二级价格歧视

    根据购买数量制定不同价格,多买多送、少买少送。

    3. 三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地域或不同年龄等条件制定价格,例如会员版与非会员版、学生卡与老人卡这类。

    其中由于实施难度的不同,第二、三种价格歧视最为常见。

    但所有价格歧视的前提都是:该商品不能自由转售。

    例如一瓶水,

    正常价格是3元/瓶,但学生可以凭学生卡享受2元/瓶的优惠价,

    那我可能就会让自己的侄子去买,而不是自己去了。

    也就是说商品越容易转售,实施价格歧视就越难。

    “大数据杀熟”之所以这么隐秘就是这个原因,

    一旦顾客发现身边其他人享受的价格更低,

    那么通过“大数据杀熟”实施的价格歧视也就逐渐失效了。

    相反,有些行业实施价格歧视就没有这个问题。

    例如航空公司,

    与你坐在同一机舱的所有人买的机票价格都不一样。

    再如旅游景点,

    迪斯尼会卖两种票,

    一种是要不停排队的普通票,一天只能体验到1/3的项目,

    一种是可以少排队的高价票,一天可能就能体验到所有项目。

    你可以思考下还有哪些行业是可以理所应当的实施价格歧视的。


    总结一下

    这篇文章我们围绕“价格歧视”这个概念讨论了“大数据杀熟”的经济学原理与局限性。

    一起来复习下几个要点:

    1. 歧视是中性词,是对稀缺资源的区别对待。

    2. 价格歧视历来就有,是觅价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做的区别对待。

    3. “大数据杀熟”只是价格歧视的一种手段。

    4. 价格歧视必须基于商品不可随意转售的特点。

    科技的快速进步推动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与旧理念也在冲突中不断磨合。

    对于个人而言,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

    才能识别到底哪些技术值得鼓励的,哪些又需要制止。

    在理解了“价格歧视”这个概念后,

    希望下次再面对类似情况时,你可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是蛋仔,一个什么都懂一点的95后,

    欢迎你关注我的公众号:Z世代热点观察,

    与我一同见证95后的成长历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定价千人千面,我做错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rl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