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自我带来清晰的边界,而模糊的自我带来模糊的边界。
一
最近开始反思的是,一个人的宽容和友善,到底是性格特质,还是因为没有清晰的自我边界?
比如,你是否在意恋人查看你手机?
我以前的答案是不在意,理由是我并没有任何见不得人的事情,所有内容都是清白的,我坐得正站得直。但今天想来似乎有点禁不起推敲,假如伴侣每天习惯性地翻看我的手机,我也会觉得厌烦,怀疑你是不是不信任我。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亲密关系意味着独立和共生同时存在,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独立的想法,所以交流才会有冲突,才会有新鲜感。手机作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势必会有很多私密的内容,这一部分不是不可以展示给对方,而是应该受到邀请后才可以观看。对曾经的我来说,我并不认为手机中存在一个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空间,因此自己不在意被看到。总结而言,一方面是自己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深思熟虑,另一方面也没有培养出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想法,这两者都会导致模糊的自我边界。
自我边界的模糊,也会带来与他人边界的模糊感,认为他人对于边界的认知与自我是一致的。而双方一旦不一致,就会带来矛盾和冲突。
再有一个例子,我们在与人相处中,很有可能会被占便宜,大部分时候都会宽慰自己,小事而已,不用放在心上。但需要深究一步的是,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了。如果明确知道自己被侵犯了,然后从容的说一句算了吧,这是宽容;但如果根本没有意识到被侵犯,而是直接劝解自己算了,那就是自我的边界太过于模糊了。
从这个角度看,宽容有可能是模糊自我边界的产物。
二
模糊的自我带来模糊的边界,但是过于清晰的自我也会带来冷漠的边界。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有明确算法的公式,而是动态调整的艺术,富有弹性和人情味。如果两人之间的边界过于清晰,非黑即白,没有缓冲区,只要对方没有按照自己既定的思路来,就用过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诉求,那显然也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关系下,势必要有一个人妥协更多,长期以往,当天平的两端过于倾斜,也会有崩塌的一天。
所以,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要追求一个中道,不左不右。或左或右都无法长期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