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杨度:用才华升华着人脉,用人脉探索着救国之路!

杨度:用才华升华着人脉,用人脉探索着救国之路!

作者: 三思的三思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22:39 被阅读447次

文/三思

杨度

杨度的人脉圈子,虽不震古也算烁今了:

晚清重臣张之洞对杨度特别器重,特科考试点他为榜眼。

他救过袁世凯的命,早年参与过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袁世凯称帝,他是最大功臣。

陈炯明背叛孙中山,杨度找到曹锟说和,不支持陈,帮了孙中山的大忙。孙中山又介绍认识李大钊。

受杨度佛学影响,军阀吴佩孚后来也向了佛。

与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交往甚深。杨昌济去世后,杨度帮着筹备葬礼。

晚年给杜月笙当清客,杜月笙称他为先生,他称杜月笙为兄。

与梅兰芳相交甚深,引为忘年知己。

北伐时期预言毛泽东能得天下,入过佛门,入过国民党。

最后由周总理批准,秘密入共产党。实现了身份的大反转,由历史上的罪人,变成了有革命信仰的共产主义战士,把一帮历史学家拍的头晕眼花。

杨度的人脉

这就是杨度,字皙子,1875年生于湖南湘潭。他一生用才华升华着他的人脉,用人脉探索着救国的道路!

帝王之学


甲午战败,煌煌中国进入了一个使人悲愤、令人诅咒的年代。

割不完的地、赔不完的款、签不完的不平等条约。

惨败带来奇耻,奇耻警醒酣梦,梦醒引起思索,思索孕育巨变。

中国近世一场为期半个世纪、剧烈动荡急速裂变的年代,从此开始了!

王闿运,字壬秋。世人皆尊称为“湘绮先生”。其设帐授徒四十余年,有一代文宗之称。他青壮年时期与肃顺、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的特殊关系,使得他在当代士林中有泰山北斗之威望。

王闿运

王闿运是一代奇人!

杨度一生受其影响甚深。

他常说自己有过许多惊世骇俗的举动,人活着,第一要适意,不要受世俗清规戒律的过多约束。

他有三门绝学:一日金榜提名之学;一日诗文绘画之学;一日帝王功业之学。

夏寿田由他点拨,赫然高中戊戌年的高考第二名。

齐白石经他指点,愣是从一个木匠成为一代宗师,一幅画几千万的那种。

康有为亦是他的再传弟子,学生的学生。

王闿运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便是他的帝王之学。

可惜老人家自叹生不逢时:

年轻的时候,他先是看准了曾国藩,以为他能建光复汉人江山的伟业,劝曾国藩起勤王之师,进京劝阻慈禧的垂帘听政,怂恿曾国藩自立为帝,结果遭到了曾的冷遇,曾国藩没有那个胆量。后转而投靠肃顺,将肃顺视为定满人乾坤的人物,但肃顺太刚愎自用,使他失望。劝肃顺杀掉慈禧,不听,没过几天,就被慈禧一锅粥给端掉,拉到菜市口,砍了!

王闿运心灰已极,表面上以一个佯狂玩世的态度处世,但其内心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青年时代的初衷。他一面精研帝王之学,一面物色传人。

老头说:得天下一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乐事也!

杨度早已是仰闻其大名。

王闿运亦从杨度的诗中,凭着学者的见识,诗人的灵感,智者的阅历,他看出作诗的年轻人不是凡夫俗子。

帝王之学或许有传人。

他没有天下大名士的清高与束缚,而是亲自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家里对其考察了一番,上演了一段名师访徒的佳话。

杨度受宠若惊,拜师王门。

这一年杨度二十岁。

老人家问杨度:“我这有三门学问,一是功名之学,二是诗文之学,三是帝王之学,不知你想学哪一门?”

杨度明白功名与诗文之学,便问何为帝王之学?

老人家说:“帝王学,于治世便是辅佐天子,做一代贤相,建千秋伟业。于乱世便是寻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勋,以布衣取卿相,由书生封公候,名震环宇,功标青史。这门学问最难,一般人,我不会浪费时间,教也教不会!”

布衣卿相,书生公候!这是杨度从少年起便梦寐以求的理想。他不假思索地立志帝王之学。 

老人家说:“你想清楚了?帝王之学是大学问,搞得好,功成名就,入凌烟阁,上封神榜;搞不好,身首异处、毁家灭族!”

杨度说:

倘若能成就一翻事业,虽不得善终,亦心甘情愿!

研习王门帝王之学,杨度的个人野心和救国思想,被彻底激发,他不想做埋首功名的利禄之辈,也不想做稳妥清高的江湖名士,他要坐镇庙堂、他要号令江湖、他要做拯救中国的救世主、帝王师。

萧子升说:

中华民国建立不到半个世纪,在这段时间之内,就有两个人要推翻它,并且都成功地实现了他们个别的计谋,奇怪的是,这两个人竟然都是湘潭人。其中一个是杨度,另外一个是毛泽东。

这一年,毛泽东才2岁。

山雨欲来


张之洞,晚清文人们的领袖。十六岁中考便是全省第一名,以“神童”名震全国。二十六岁,他又成为举世瞩目的高考全国第三名。

李鸿璋之后,晚清由两大重臣支撑。一曰张之洞,一曰袁世凯。张已夕阳夕下,袁正如日中天。

在王闿运门下的杨度,趁着赴日留学的机会去了趟日本。他很想去日本看一看,开开眼界,长长见识,这个弹丸小国为何能打败我天朝大国?旅日期间也写了不少批评朝廷的文章,大受欢迎。居然连张之洞都惊动了。

张之洞与王闿运是老朋友。他写了封信给王闿运,叙了旧,还提到了杨度。杨度回国之后,老人家正好修书一封,由杨度送去,借此与这位赫赫有名的总督大人见见面!

张之洞

张之洞虽已老迈,但是一个洞悉国家弊病、头脑清醒的大员,深知中国不变法则别无出路。

杨度登门拜见。

谁知宾主并没有寒暄三句,这位老大人便质问杨度道:你为何要在日本写文章鼓吹骚动,反对朝廷,你可知罪?

杨度一惊,但很快便镇定下来。他心理想的是:他要做的是中国的忠臣,并不是你清王朝一家一姓的忠臣。转念一想初次见面就如此回答这位老大人也似不妥。

他便从容答道:伍员唱反调而为忠臣,伯嚭善逢迎而为奸佞。反对朝廷,不见得都是反叛有罪的。如今国家贫弱不堪,我千千万华夏学子应当担负起拯救国家,拯救人民的重担。我向朝廷献言献策,力倡变法,是希望让国家能够富强,百姓能够安居。

张之洞是开明的人,他阅人无数。他先前便知此后生器识不俗、胸襟开阔,听到他为自己辩解的一番壮语,更知此人的爱国之情。

为此,他欣然修书一封与四川总督,让其出面推荐杨度参加明年的朝廷特设考试。

果然不负众望,第二年的特科考试,杨度才气纵横。张之洞是主考,他欣赏杨度的才气,本想定为状元,但怕他过于骄傲,遂定为榜眼。上报朝廷,只待皇帝钦定!

谁知世事难料,山雨欲来风满楼。

也是清王朝气数已尽,放着绝顶人才而弃之。

这次特科,考第一的叫梁士怡,梁是梁启超的梁,怡是康祖怡的怡(康有为原名康祖怡),两人都是朝廷的一级要犯,是慈禧老佛爷做梦都要杀的人。

有人说,张之洞取个“梁头康尾”做状元,是诚心来恶心老佛爷的。

慈禧一听,震怒:“好你个张之洞,竟然提拔起康梁余党了?全都给我除名、通缉!”

于是这个第二名的榜眼公,杨度只做了十二天,就这样飞了。

这样荒唐的大清帝国,不亡才怪。

杨度知道,他满腹的帝王之学看来指望这个腐朽的清王朝是不行了。

东渡


朝廷的荒唐,使杨度无奈亡命扶桑。

东渡日本的经历,使杨度脱胎换骨,无论从学识、声望、人脉、信仰来讲,对于他这一生,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日本的这几年,他与梁启超同主君主立宪 ,两人的文章著述,各有见解与高度,成为一时瑜亮之势。

于公于私,在那个时期两人都可算是志同道合。

梁启超

杨度还为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题名。

在日本的一腔壮志豪情,正如他挥毫书就是《湖南少年歌》中的最强音一般: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杨度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不介于任何党派之间,反而更获得认可。被一致推举为东京留日学生总会领袖。

一段时间里,杨度非常忙碌。他时常感到十分疲倦与困顿。但每当他想起自己是在做萧何、陈平、俾斯麦、伊藤博文的事业时,便会立时精神震奋。

这一天,一个中年男子来到他的住处,用广东官话爽朗地说:皙子先生,你不认识我吧!

朋友介绍到: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孙中山先生呀!

孙中山笑着说:我是慕名来访,两次不遇,这第三次终于见到你了!

两人互相仰慕,大笑着寒暄了一阵。

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杨度主张君主立宪,本来不是一条道上的,但杨度在日本的名气很大,是留日学生的总代表,学问、人脉、威望都有。孙中山当然也想说服他加入自己的阵营。

杨度是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甚深的人!几千年的封建帝王思想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他没有孙中山游遍西方的先进视角。他根据中国的国情结合东西方两个同样是君宪的强国——日本与德国的强国之路认识到,原本就是君主制的中国,更应该实行帝制。

后来,两人谈了三天三夜,觉都没睡,开着大门,你对着我,我对着你,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唾沫星子乱飞…… 

三天后,谁也没说服谁。两人依旧无比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仰。 

最后还是杨度,拉着孙中山的手,举起酒杯满怀敬意地说:“今日与先生约:度主张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功,度当尽弃主张,以助先生。”

孙中山为杨度光明磊落的气度所感动,接过酒杯说:我与先生的救国主张毫无二致,不同者只在为达到这个目标所先择的道路而已。你的坦荡态度,我十分钦佩,为你我二人牢记事成相助的誓言干杯!

隔天,又在杨度的引见下。孙中山与黄兴两位历史巨人碰面了,一见如故!

不久,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建立同盟会

而杨度,也在等待着他的机遇!

“一腔热血不洒在自己的国土上,算什么中华好男儿”

袁世凯


杨度与袁世凯的初次见面,使他感觉到,眼前站立的这位北洋军的统帅有一种常人没有的英雄气概。

袁世凯向杨度坚定地表明自己支持维新变法。在谈话中,袁世凯在改官制、废科举、练新军等保国御侮的想法与梁启超、谭嗣同的想法竟然完全一致。

袁世凯

比杨度低了半个脑袋的袁世凯,竟然让这位才子感到比自己要高大得多。

这初次的见面,他已认定袁世凯是个英雄,并预感到袁和他的北洋军,将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崛起!

但书生杨皙子不知道的是,袁世凯对他只是演了一场戏,这种正义凛然、笼络人才的好戏,他是最拿手的。

张之洞与袁世凯是李鸿璋之后的疆臣中的两根柱石。这一时期的政治风向,连慈禧太后也有学习日本君主立宪以强国的想法。

要行君主立宪,则必要有懂君宪之人。

杨度是最好的人选,他的君宪理论在日本风靡一时,与梁启超不相上下,选梁启起肯定不行。而张之洞与袁世凯又分别与杨度有旧。故张之洞一提议,袁世凯当然也乐得作个人情!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有另外不为人知的想法。

当年人人都说是袁世凯的告密,才使得光绪皇帝百日维新失败,被囚瀛台,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眼看老佛爷日渐老迈,他日光绪帝重掌朝政,他袁世凯还有有活路吗?

他此时全力支持君主立宪,便是一心想利用宪政来限制皇帝的权利以求自保。

一个月后,杨度奉调进京。

后来的一段日子里,袁世凯给予了杨度极大的关照与厚爱。更为重要的是,袁世凯及其子袁克定都对他胸中的帝王之学,表现出了常人难以捉摸的热情。杨度隐隐约约从袁氏父子的身上看到了历史上著名的曹操父子、司马懿父子、李渊父子的影子。

满人气数已尽,汉人久屈必伸,将来主九州浮沉者,会是袁氏父子吗?

除了袁世凯,这天下谁还有这个能力呢?

想到这里杨度万分兴奋,他仿佛看到了帝王之学光明的前景!

不久,统治华夏大地近半个世纪的老佛爷,长年囚禁瀛台的光绪帝,隔着一天,相继去世。原本动荡的国家,更加摇摇欲坠。

年轻的监国摄政王载沣,不把心思放在整治国事上,而是排除异己、任人唯亲。把一个大清国当作自家人攫取权利的工具。

他与袁世凯有旧怨,想杀袁世凯,却又害怕北洋军。只能下个谕旨把袁逐出京师。

与袁世凯当红时的门庭若市想比,当他离去时的前门火车站,冷冷清清,前来送行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便是杨度!

人世间总还得有几个不把利害关系置于第一位的人,否则,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必要存在了。

袁世凯深深地记住了有才华有品格的杨度。

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杨度索性到袁世凯身边,做起了幕僚。大清朝请袁世凯出山,镇压起义,袁世凯蠢蠢欲动。

但满人给的湖广总督筹码袁世凯嫌太低。

杨度没有想到的是,袁世凯居然想要做大总统!

正是袁世凯明确流露出来的这个野心,让杨度胸中的帝王之学又炽热地燃烧了起来!

袁世凯的心机,确实不是书生杨度能够揣测得到的。

杨度一心唯有君主立宪的信仰,虽说难以接受袁世凯想当民国大总统的想法。但如今革命党共和已成烈火燎原之势,并志在推翻清王朝。杨度心想:民主共和,或许也是一条救国之路吧!

袁世凯以大总统的高位相要挟,不同意,他的北洋军便与革命军开战!同意,他便想办法劝说清朝皇帝退位。

孙中山自知不是北洋军的对手,为了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他同意在民国建立之后,让大总统之位于袁世凯。

帝制

在袁世凯做大总统的四年里,杨度时时不忘自己深为研习的帝王之学。

虽说他帮助袁世凯得到了总统之位,但他始终相信自己信奉的君主立宪应当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民国成立四年来,国家依旧战乱,人民依旧贫苦。共和并没有给这个苦难的国度带来光明。

袁世凯想做皇帝,杨度亦想做宰相,两人一拍即合。

袁世凯复辟帝制

可是当局者迷,此时的杨皙子,已是走火入魔。

他用尽他毕生的努力,一意孤行地来帮助袁世凯复辟帝制。

他不顾一切地为了袁世凯往前冲。

他渴望得到新王朝的宰相之位,来实行他的治国抱负。

他太天真了。

杨度所做的这一切热昏了头的举动,都在他的老师王闿运的眼里。

在王闿运的慧眼看来,帝制已不可能再复辟。袁世凯的胸襟气度也当不了皇帝。充其量只是一个最大的军阀。如今看来,他虽然找到了一个志大才高的帝王之学传人,但这个传人却又天性沉稳不足躁竞有余,更重要的是他和自己一样没有碰上一个好的时代,没有遇上一个可成大事的非常人物。

老人家一生都心如明镜,可是他的劝告现在这个弟子已听不进去。

民国五年,在袁克定、杨度等人的怂恿下,袁世凯登基做了皇帝。

这一年,杨度四十岁。

没几天,云南蔡锷首先举护国大旗反袁,全国通电独立。81天后,袁世凯宣布退位。三个月后,袁世凯在身败名裂中死去,据传,临死前,袁世凯手指着一个方向说了句:“他害了我!”

那个方向站的是袁克定和杨度!

杨度后来给袁世凯的挽联写道: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说白了,不是我杨度的君宪思想有错,而是你袁世凯和这个时代的错!

佛门俗客


究竟是人生不宜久处顺境呢,还是顺境原本就是诱人堕落的陷阱呢?

袁世凯一死,外界把杨度看作为其复辟帝制的罪魁祸首,受到了口诛笔伐。没有人为他说好话,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着骂他的文章。

几个月足不出户的杨度,一直处于痛苦的反省之中。但他始终无法解开困扰自己的疑惑:

积极鼓吹帝制,固然有想当新朝宰相的一层原因在内,但扪心自问,想为国家谋求一个长治久安的国体的愿望也是十分强烈啊。只要是一个清醒的人都不会否认皇帝退位共和诞生的这四五年里,中国一天太平日子也没有过,不要说宪政没有建立起来,就连维持社会基本运转的起码秩序都没有。都说把清王朝推翻,建立共和中国就会强盛,但这几年没有了皇帝中国反而更乱了。

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再到袁世凯、张勋的复辟帝制。三次帝制的失败使杨度明白,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回归君主立宪了。

投身政治活动二十余年的帝王学传人、君宪专家,在这场历史的变局之中,几乎懵懵然了。

一个深秋的上午,杨度收到恩师王闿运去世的信函。老人临终前依然深情地惦念着远方的弟子,望他能渡过难关:

人生的真趣是多方面的,适逢其时,得遇其主,风云际会,轰轰烈烈地做一番经天纬地安邦济世的事业,固然是人生的幸运。若时运不济,未遇明主,平生抱负不得施展,或设帐授徒,或著书立说,皆是人生的好选择。天伦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友朋之间,自有生命的真性情之所在。

曾文正说得好,处世办事,全仗胸襟。有一个广阔的胸襟,无论是处顺境还是处逆境,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无论为将相公卿,还是做樵夫钓徒,都能享受到人生之乐。

杨度现在才记起恩师离京对他讲的话:我王某人其实有两门最高学问,即帝王之学和逍遥之学。世事可为则奉行帝王之学,世事不可为为奉行逍遥之学。二十年前,你还年轻,对你只能授帝王之学,毕竟帝王之学功在天下苍生,逍遥之学只为一已之葆真养性而已。老庄的逍遥之道要在中年以后才能接触,我的教授方法并没有错。可惜的是你我师徒一样,生不逢时,不遇其人!袁世凯是个没有胸襟之人,不能成大事。我冷眼旁观,你已走得太远,你的努力或许都是白费,我甚至担心还会惹起众怒!

回想起来真是字字珠玑,只是那时的自己已入迷途,一心只想复辟帝制,建功立业。哪里听得进去。

恩师离去前,向他挥手告别的景象依旧在脑海:皙子,早日奉母南归,我在湘绮楼为你补授老庄之学!

哪知,这竟是恩师对自己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如果真的早日抽身,奉母南归,我杨度是否就不至于此了呢?但我就不会后悔吗?

杨度在心灰迷惘之中,为恩师撰写了一副挽联:

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

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

这是对这位湘中大儒的敬佩与身为弟子的惭愧。

在后来的日子里,杨度用心研习老庄与佛学。希望能得到这半生困惑的解答。

“度伤心绝望,更无救国之方,从此披发入山,不愿再闻世事。”

重看人生


陈炯明背叛孙中山,曹锟方面支持陈,手下大将吴佩孚欲与陈联合截击孙中山。

当孙中山派人找到杨度,请他出面斡旋,设法阻止吴的出兵时。虽已久不问世事,但杨度还是一口答应:

这是救中山先生的事,我一定尽力而为!当年在日本我与先生有约,我主张君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共和,先生成功,度当尽弃主张,以助先生。现先生蒙难,有求于我,我必尽力相助。

在陈炯明叛变的严重时刻,杨度的出山践约,无疑是帮了孙中山的大忙。

这个时候的杨度已经重新认识了人生:

对于一个政治活动家来说,参禅礼佛,并非一定要遁避世界看破一切。同样可以通过学习佛法来去妄念净思虑,从而把国事办得更好。政治和参佛可以共行不悖,一味封闭自己,也是一种逃避与矫枉过正。

所以他说:

今天他曹锟聘我为顾问,我应允,明天他吴佩孚若聘我为高参,我也答应。以后无论是张作霖还是段祺瑞,甚至张宗昌、孙传芳那些二流军阀聘我什么职务,我也同样答应。一边给他们出主意,一边给他们讲讲佛法,有机会就插上一手,为国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杨度这个佛门俗客当下的处世态度。

因为杨度明白,在乱世,超度一个军阀,胜过超度一万个百姓。

后来孙中山请杨度入国民党并特聘为他个人的特使,请他出面与当时的大总统曹锟商谈和平、统一等事情。孙中山特电告全党,称杨度“此次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见疑”。

如果孙中山不死,杨度的后半生在政治上或许还会引人注目。

周恩来


1931年9月17日,“九一八”暴风雨的前夜,杨度在上海病逝。

报纸写道:帝制余孽潦倒沪上,风流才子魂归佛国。

杨家后人看得十分悲伤。

冷冷清清的灵堂,这时来了一位浓眉亮眼英俊挺拨的年轻人。

他肃立灵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然后凝视遗像很久。

杨家人握着这位年轻人的手大哭道:伍豪先生,父亲为寻求国家强盛的道路,艰辛探索了近四十年啊!你是他生前最信赖的人,你要替他说句公道话呀!

年轻人庄严地点了点头,对着灵堂正中那张满脸忧伤的遗照,坚定地说:皙子先生,你放心去吧,历史会替你说公道话的。

这位年轻人伍豪,就是日后中国现当代史上的巨人周恩来。

周恩来

杨度通过认识李大钊,开始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的新思想,结合自己一生的经历,他最终认为到只有共产主义可以救中国,于是在1929年秋,正值白色恐怖之时,由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来头太大一般人镇不住,故由周恩来单线领导。

那一年杨度55岁,周恩来31岁。

曾有人讥讽他投机,他驳道:"我是在白色恐怖时入的党,有我这样投机的吗?"

他的党员身份鲜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后周恩来病危时才公之于世。1975年冬,周恩来重病和王冶秋谈话时说,在重新修订《辞海》时,对杨度这位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他特别提到了杨度晚年参加共产党一事:"他晚年参加了党,是我领导的,直到他死。"由此可见,周恩来也是非常认可杨度的。

杨度晚年与家人

帝王学已成过去,救国民后继有人!”

虽盖棺未能定论


杨度生命的最后几年,选择了共产党,他永远会选择国家与人民。

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光,始终惦记着这位被世人唾骂为“帝制余孽”的救国者。

似乎是冥冥的注定一般。

杨度梦想成为一朝宰相,周恩来则是真真实实的国家总理。

一老一少,一轮朝日一片夕阳。两人生命轨迹的交叉,真有些天意的玄妙!

我想,衡量一个身处乱世的政治活动家的节操。首先要看他心中有无为国为民的大目标。有则好,无则不好。至于信仰、主义等等,只是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已。目标不可移易,信仰、主义是可以选择的。另一方面也不应该过分苛责一个政治活动家个人的功名追求。功名在他们看来更是施展抱负、救国救民的一个途径。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罪魁祸首,不应该是杨度。在我看来,更应该是袁世凯和他的儿子袁克定的逆天而行。

而杨度至始至终都是一个有大节的人。

像杨度这样的人,心灰意冷、学佛参禅只是因为受了打击和误解,其内心决不会淡出政界。

因为他为国为民的心没有死。他至始至终都是一个救国者。

这应该也是周恩来在杨度受万人误解唾骂之时,依然看重并批准也入共产党的最大原因!

同样作为政治家,总理的对杨度的认识是独到的。

在那个各种思想碰撞的年代,杨度一生的经历,正是中国近代为实现救亡而寻找真理的一个历史缩影。从他的传奇经历中,不难发现,他终其一生都是在为救国而奔波,虽然,所有的尝试都没有成功,但他始终也没有放弃。

从才能上讲,他不比梁启超差,但他把自己的才学很多浪费在政坛上了。梁启超在后来及时从政坛抽身,一心一意作学问。如果杨度一生像一个书生一样研究学问,他的历史分量肯定会更重。

杨度人生的失败就是因为他失败了。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就像有的人说的:杨度就是那种宁可被历史的车轮碾死也要去扶一把方向盘的人。

当年他为之奋斗的国家已和平,人民已安居。近百年后再读杨度,我们应该深刻感受一下他身处乱世、为国为民的探索精神,正在一个个如杨度般探索救国之路的人,撑起了一部中国近代史!

杨度写的挽联是他才学的极大亮点。对他人及自己的一生功过点评极其精妙到位:

杨度的自挽联: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挽恩师王闿运

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

平生帝王学,至今颠沛愧师承。

挽梁启超

事业本寻常,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挽黄兴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

挽孙中山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挽蔡锷

魂魄异乡归,如今豪杰为神,万里江山空雨泣;

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

挽谭鑫培

国事不如人,寄语衮衮诸公,无端莫学空城计;

世情都是戏,除此幡然一老,有谁知得上台难?

挽袁世凯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欢迎关注与转发

相关文章

  • 杨度:用才华升华着人脉,用人脉探索着救国之路!

    文/三思 杨度的人脉圈子,虽不震古也算烁今了: 晚清重臣张之洞对杨度特别器重,特科考试点他为榜眼。他救过袁世凯的命...

  • 【转载】人脉100条法则

    【转载】人脉100条法则 ●六度人脉——100条黄金法则 ●第一条 帮助法则:帮助他人成功 ●人脉的本质就是不断用...

  • 经营人脉有卵用,还不如你的才华、颜值、金钱靠谱

    经营人脉有卵用,还不如你的才华、颜值、金钱靠谱。 【1】 苦心经营的人脉,不堪一击,有卵用。 我的一位同事喜欢交朋...

  • 如此经营着人脉

    魏媛是个房地产经纪人,时尚且精进,十分注重穿衣搭配,属于深圳这都市里的“白骨精”,我领教过她的奇葩处世理论……。 ...

  • 爱个购:独创二度人脉商业模式

    人脉是什么?人脉是腾讯朋友社区新上线的功能,为了人脉分为一度人脉和二度人脉。二度人脉包括你的好友的好友、同学的好友...

  • 2017/4/22 听了三本书的观念

    别独自用餐:人脉观 人脉不是找人帮忙,而是要主动帮助别人。 我的思考:尽早开始建立人脉管理,逐步用真诚发展人脉。 ...

  • 二度人脉

    最近上了一个社群运营的培训课,导师说到人脉分为一度人脉二度人脉。二度人脉是你好友的好友、同学的好友。 二度人脉这个...

  • 职场

    老板用能力的尺子量了量 说 才华差30公分 同事用背景的尺子量了量 说 人脉差60公分 我自己量了量 哭了一夜

  • 吾日三省吾身

    「人脉」基于价值互换。当自身没有足够价值时,所谓的「人脉」等同于无效。无效社交等于无效人脉,充斥着浮躁,虚伪和彼此...

  • 人脉课训练营复盘

    人脉课让我对人脉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 第一点,人脉课让我重新审视人脉这件事。在这之前,我很不屑于用自己认识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度:用才华升华着人脉,用人脉探索着救国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vyqftx.html